学校校历

2018年学生工作会会议材料--网络版

发布者:刘浩发布时间:2018-03-14浏览次数:777

(请点击部门名称浏览材料)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武装部

团委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我校学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总体部署和学校“十三五”规划、十一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坚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学在石大、追求卓越”育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建设一流学工队伍,服务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提升队伍工作水平与完善保障机制相结合,激发学生工作队伍的源动力

1.强化政治意识,把握工作主动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思想教育为引领,以管理服务为保障,强化责任、守住阵地、把握底线,明确工作核心,筑实工作基础,牢牢把握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动权。

2.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工作贴近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言传身教相统一,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落实“十大育人”体系要求,服务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大局。落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公寓学生工作室”建设、辅导员“五进两访”工作、学生工作部门领导联系学生班级及与学生面对面活动,让工作有温度、接地气,提升工作形象和认同。

3.强化发展意识,提升工作科学化。组建辅导员发展中心,启动思想教育与党团建设、事务管理与学风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与危机应对等“专业工作团队”建设,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整体提升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质量水平,科学有效推进实际工作。

4.强化团结意识,凝聚队伍和谐精神。实施队伍建设凝聚力工程,通过开展辅导员沙龙等系列成长、体验和交流活动,塑造队伍人文气息,激发队伍建设活力。认真做好辅导员导师、班主任、保研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的选聘及管理工作,增强全员育人合力。

5.强化改革意识,促进队伍持续发展。把握国家形势政策要求,深化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机制改革,以完善制度建设为依托,整体设计把握队伍发展方向。修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建设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及辅导员队伍选聘、考核等相关制度文件,实现辅导员个人发展与学生工作整体发展有机结合。

二、思想引领与服务学生成长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力

6.贯彻国家要求,站稳思想教育主阵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持正向引导。积极开展优秀辅导员时事思政宣讲等活动,提升思想引领力。继续将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引向深入,使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深入日常。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7.搭建育人平台,提升党建育人水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我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理解。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探索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好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8.强化监督保障,关爱民族学生成长。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内派教师的换届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一家亲、发声亮剑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加强民族学生骨干培养,选树和培育优秀民族学生典型。

9.坚持同频共振,提升网络育人质量。夯实做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积极探索实践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途径,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质量。进一步加强易班建设,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同频共振的育人效果。加强校园舆论引导,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氛围。

三、管理服务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提升管理育人的科学力

10.夯实基础,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完善学生管理相关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和过程监控,促进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更新完善特殊群体学生信息库,精准帮扶,全程追踪。组织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规定》、《学生手册》等的学习和测试,规范行为养成,提高学生守纪意识、规矩意识。

11.顶层设计,推进学工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定制开发符合学校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学工信息化系统,形成数据共享和服务全覆盖,有效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协作办公能力和服务质量,助力协同育人效果。

12.注重创新,推动优良学风建设。开展先进班集体创建、交流活动,推动优良班风的形成。开展新风新尚文明宿舍创建和评选活动,探索有效的宿舍评价奖优机制,推动优良舍风的形成。加强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评优工作,开展“青春领航——学生标兵宣讲”活动,有效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加强部门、院部协同,构建学风预警帮扶体系,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精准帮扶。

13.完善机制,做实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编制《大学生安全防范与警示教育指南》,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强化机制保障,建立部门联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底线思维,提升敏感事件和关键节点的预警级别,切实提高舆论舆情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安全事件的预警防范能力。牢牢把握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学生辨析力,合理引导校园舆论。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品格养成相结合,提升心理育人的塑造力

14.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授课团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幸福导论》等课程的授课质量。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播心理正能量。

15.推进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讲好心理故事,提升心理品质。指导学生组织和干部深入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帮扶、组织心理活动,让心理健康知识自然融入学生、服务学生。

16.推进心理咨询服务和危机预防干预。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机制,做好日常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关注存在心理精神病史及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协助院部做好相关咨询和应对工作。

17.推进心理健康平台保障。统筹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规划建设,开展系统化心理学知识应用培训,提升辅导员甄别、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科学开展大学生心理普测、心理约谈工作,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为全体新生建立个人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做好追踪服务。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度报告》,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发展。

五、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相结合,提升资助工作实效力

18.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充分落实国家及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奖、助、贷、勤、补、减、免、偿、险”九位一体资助体系,保障学生成长成才。加强资助工作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信息发布制度,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资助效率。修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探索建立分档、分类、分时的精准资助体系。

19.大力推进资助育人。做好资助和育人的深度融合,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行动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活动,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大力推进依法资助。确保资助工作依法依规实施,充分保障学生权益。提升资助中心服务站的服务品质,打造资助品牌文化。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严格防范校园网贷风险。【返回页首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培养德才兼备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引导研究生追求卓越,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

一、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信仰人生”系列活动,强化政治引领,引导研究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青岛召开以及“两会”、“七一”等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引导广大研究生切实感受祖国发展和时代进步,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夯实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研究生党支部严格组织生活,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制度,激发研究生党支部活力,发挥党组织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举办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组织党员骨干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党员骨干的业务能力和党性修养。开展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建评比工作,举办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案例大赛。

3.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开展第七届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融入到入校教育、日常培养、科学研究、论文撰写各个环节,覆盖全体研究生,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4.重视研究生宣传阵地建设。加强研究生传媒中心建设,办好《石大研究生》杂志和“石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做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补融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宣传好石大研究生先进典型,讲好石大研究生故事。加强研究生公寓和实验室文化阵地建设,构建积极向上的德育工作软环境。

5.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选树研究生“学术十杰”“优秀学生党员”等先进典型,认真总结和宣传研究生各类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通过宣传展示、交流汇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朋辈教育工作,促进研究生与本科生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二、持续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6.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和“研究生创业孵化中心”的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过程管理,提升中心的使用效能,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7.开展研究生创新工程。发掘研究生创新潜能,组织研究生申报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在导师和团队指导下开展创新实践研究,做好研究生创新课题2017年结题及2018年立项工作,提升研究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8.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教育部学位中心联合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开展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九项赛事,支持研究生参加其他重要学科竞赛,加强指导,强化宣传,举办“博萃竞赛”校级选拔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作为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的秘书处单位,指导和协调好第五届大赛的组织工作,提高办赛质量,扩大赛事影响力。

9.搭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举办第十六届研究生“博萃节”,做好“光耀石大”“名师有约”“仰望星空”“研究生学术年会”等学术品牌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加强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学术类社团建设,支持SPEAIChEASMEAAPG等学术社团开展境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10.以实践活动促进就业创业。针对研究生学科专业特点,结业研究生就业需求,立足石油石化行业,围绕服务山东计划、“一带一路”倡议等,组织开展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研究生开阔视野、了解基层、增长见识,带动就业。鼓励研究生参加志愿服务、机关挂职锻炼、实习实践等活动,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开设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以及工作坊、讲座等系列活动,促进研究生就业创业。

三、广泛开展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

11.打造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开展“博韵学堂”“博韵书香”等系列活动,组织好第十二届研究生“博韵节”,加强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提高研究生人文素养。开展“博韵体育”系列活动,组织第七届“同德杯”师生排球赛、第十四届研究生“云帆杯”篮球赛、第十五届“云帆杯”排球赛等,提高研究生的身心素质。

12.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加强对延期毕业、学业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感情受挫等研究生的关注和帮扶。做好2018级研究生新生心理普测工作,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后续跟踪和心理帮扶。

13.做好新生入校和毕业生离校教育。结合建校65周年,深入开展知校、爱校、荣校教育,引导研究生特别是外校生源研究生了解学校发展历史,认同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入学教育和离校教育内容,做好新生档案接收、毕业生档案整理寄送以及日常档案管理工作。

四、扎实做好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

14.做好研究生奖励资助办法修订和奖励资助评定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奖励资助评审细则,落实各项奖助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研究生奖励资助体系的激励作用,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动力。

15.完善“三助一辅”的培养功能。统筹协调“三助一辅”工作在能力培养、人力资源补充和助学助困渠道等方面的多重作用,完善聘用、培训、考核体系,做好岗前培训、过程指导和考核评价工作。

16.扎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强研究生宿舍、实验室等安全教育,加强宿舍安全检查,开展消防演练,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做好重要节、会、敏感节点维稳工作。落实各项安全稳定工作预案,预防并妥善处理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

五、努力构建研究生教育管理合力

17.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选派辅导员外出学习培训、开展工作调研,每月举办一期辅导员沙龙,组织辅导员结合工作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和水平。

18.强化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教育的立德树人职责,开展研究生与导师面对面、第五届“良师益友——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等活动,发掘并宣传优秀导学团队,推动导师与研究生导学关系和谐发展。

19.加强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举办第七期研究生骨干培训班,提升研究生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举办班长、党支部书记论坛,做好研究生基层组织建设。【返回页首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2018年工作要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8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将就业与“石大梦”、“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助力毕业生到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就业

主动对接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向重点地区、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拓相关地区、相关领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岗位;结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蓝黄经济发展战略,做好山东省尤其是青岛市就业市场建设工作,为毕业生在相应区域就业提供助力;引导毕业生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深入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在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拓展就业新空间;加强国际化能力培养,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毕业生到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就业创业;会同武装部做好毕业生征兵入伍工作,加强宣传动员;广泛收集发布岗位信息,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快速成长。

三、优化就业精准服务

完成以学生就业信息网为主体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二期开发,切实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准确掌握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实现人岗精准对接。线上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针对毕业生不同特点和需求,搭建跨区域、跨行业的招聘信息服务平台,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线下举办各类宣讲招聘活动,定期举办4-5场大中型招聘会。

四、加强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

实施中国石油大学HR智库计划,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就业指导特聘教师,参与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和层次;切实推进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全面落实《关于推进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的实施意见》,开展以就业指导活动月为代表的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与咨询;积极组织职业规划大赛、职业体验项目等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就业实践活动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开展名企职通快线活动,利用暑期组织在校生到企业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企业及相关行业的认知程度;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推动开展学生工作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加强就业援助做好重点帮扶

准确掌握家庭困难、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就业信息数据库。通过开展个性化辅导、优先推荐岗位、发放求职补助等方式,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确保困难学生就业。

六、充分发挥就业状况调查反馈作用

开展好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状况调查工作,年底前编制和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评价报告》、《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等6份各类调查报告,科学、客观地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以此反馈教育教学培养;推动和完善学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学生工作的联动工作机制,促进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培养质量,实现特色发展,为我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附:本学期工作计划

20183

1.统计签约情况,落实假期毕业生就业情况

2.组织协调好中石油到校招聘

3.与山东省、青岛市主管部门组织服务山东计划就业创业研讨会

4.跟踪研究生录取情况,做好因考研尚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5.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养成课程开课

6.开展公务员及选调生考试培训

7.毕业生春季大型校园招聘会

20184

1.启动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大三辅导员就业工作培训

2.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

3.进行未就业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4.组织学生参加公务员省考及选调生报名工作

5.开展诚信教育,加强签约毕业生就业管理

6.就业指导师培训

7.服务青岛专场校园招聘会

20185

1.整理分析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2.一对一解决未就业学生问题

 3.就业方案的整理和上报准备工作

4.各院部以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20186

1.上报就业方案

2.毕业生派遣准备

3.准备毕业生离校手续

4.就业工作培训

5.统计2019届毕业生生源信息

6.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的二期开发

20187

1.毕业生派遣、文明离校有关活动

2.整理毕业生档案数据

3.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考评

4.走访用人单位、开拓就业市场、收集用人信息

5.毕业生质量调查与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6.处理毕业生调整改派

20188

1.走访用人单位、开拓就业市场、收集用人信息

2、开展名企职通快线活动,组织在校生到企业开展实践。

3.毕业生质量调查与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4.处理毕业生调整改派

5.制作并向用人单位发送《2019届毕业生选录信息手册》【返回页首

 

武装部2018年工作要点

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学校2018年工作重点,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切实做到服从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今年要确保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做好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精心组织好2018级新生军训和拥军优属等工作。

一、做好军事理论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抓好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结完善专、兼职教师共同担任军事理论授课的做法,学习和借鉴兄弟高校好的经验,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授课能力。加大对兼职教师的考核,实施优者留、弱者下的考评机制,选拔吸收优秀青年辅导员加入教学队伍,改善和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与兄弟高校的交流与学习,力争使队伍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努力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课堂管理,坚持点名考勤制度,严格课堂纪律,为平时成绩的打分提供科学的依据。抓好备课、试讲、课件制作等教学环节,逐步实现规范化。

三是努力探索教学改革。

继续探索目前所采用“一二七”军理成绩考试模式,使军理成绩的评定更加科学合理。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做好教材的改版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进教材。在课堂授课上继续尝试开放式、互动式授课方法,不断提高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二、做好大学生征兵和兵役登记工作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大学生入伍的宣传发动,组织好报名、体检、定兵、送兵等工作,完成2018年度大学生征兵任务。

二是建立大学生服役人员档案,做好对服役大学生的跟踪走访工作。为服役大学生做好退伍回校后的政策落实工作。

三是做好2018年的兵役登记工作。

三、做好经常性的国防教育

一是加强对大学生军事爱好者协会的指导,抓好骨干的选拔与培训,发挥协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

二是结合重大节日和活动,邀请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面向全校师生做国防教育专场报告。

四、做好拥军优属和其他工作

一是建立与承训部队和驻地驻军的密切联系,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为军队提供服务和支持,开创互助双赢的“双拥”格局。

二是做好节假日期间走访慰问军烈属和转退军人工作。

五、精心组织学生军训工作,充分发挥军训的育人功能

一是努力做好军训的组织工作。

加强与承训部队的沟通,确保军训教学工作科学有序;做好校内参训教师的管理督导,努力做到师生同训;加强对训练助理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训练助理的组训能力;抓好训练计划的落实,确保训练内容不打折扣;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军训场地、承训教官食宿等保障到位;做好军训期间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做好军训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军训工作安全顺利。

二是抓好军训期间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利用军训期间集中管理的有利时机,加强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礼节礼貌,内务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要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困难、特长等情况,为开展学生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是做好军训期间学生的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军校双方的资源加强大学生爱国、爱校教育,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国防观念;通过军训强化学生的吃苦耐劳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利用军训期间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入学教育、安全教育、防艾和急救常识讲座、消防逃生演练等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防范意识,提高应对紧急状况的本领;抓住军训期间的集体活动和评先评优等,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争先创优意识的教育。

四是做好军训后的成果巩固工作。

军训期间,通过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的国防观念、纪律意识,养成的良好作风和生活、学习习惯,形成的优良院风、班风等,要在军训结束后通过持续的管理教育进行固化,保证军训的教育成果能够在大学四年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学校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返回页首

 

共青团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学校共青团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的十八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以推动改革为主线,以“去四化、强三性”为原则,着力提高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服务青年师生成长成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汇聚青春力量。

一、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切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1.继续做好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讲。2018年,各级团干部要自觉当好新时代新思想的讲解员、布道者,带头到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中开展各类宣讲,努力做到让他们听得懂、弄得通,并尽快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努力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熔铸青年理想,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塑造青年思想,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团员青年中落地生根。

2.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以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诞生20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和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与信仰对话”“四进四信”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报告宣讲、仪式教育、主题团日、线上活动等形式,引领青年师生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做好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做好先进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和各类优秀青年典型的评选表彰工作,特别是开展好“青年五四奖章”“青春建功新时代先进集体和个人”“校长奖”等评选活动,通过报告会、宣讲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引导和激励全校青年锐意进取、开拓奉献。

4.扎实做好网络思政工作。出台《加强和改进团属媒体工作的意见》,对全校团属媒体进行梳理统筹,切实提升团属媒体的思想性、教育性、政治性;依托“青春石大”新媒体工作室,重点打造“小柚子”系列网络思政品牌,加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供给;完成“荟萃青年”网站改版和报纸的电子化发布;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做好舆情监测、信息宣传、网络评论等工作,唱响网上主旋律。

5.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团校建设,修订完善团校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工作保障,形成“分层次、多领域、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制定《学生骨干培养专项规划(2018-2023)》,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国内考察与境外访学有机结合,努力培养一大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6.巩固“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成果。完善“一学一做”长效机制,各基层团组织做好全年学习计划,校团委定期筛选典型案例通过团属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7.建好团情团史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学校丰富的团史资源,研究总结和大力宣传学校共青团工作在各个时期的光辉历程和丰硕成果,通过优化设计、精心布展,2018年“五四”青年节前建好教育基地并面向全校团组织和团员开放,年内实现新生团支部参观教育全覆盖。

二、以协调推动共青团改革为统领,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8.做好改革精神宣传解读。通过各级团属媒体和各类宣讲培训,向全校青年广泛宣传改革精神和重点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共青团改革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团中央、教育部对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具体工作部署上来,统一到学校党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来。

9.抓好改革任务分解落实。正确把握改革的认识逻辑和行动逻辑,按照学校党委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印发有关改革措施分解及重点目标任务一览表、2018年重点工作清单等,各二级团委、各级学生组织制定好本单位改革措施和推进台账,由校团委统一督导落实,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0.改革优化工作和考核机制。建立工作“众创众筹众评”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实现资源下沉,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鼓励二级团委(团总支)、学生社团承办校级共青团活动;出台《院(部)共青团重点工作考核办法》、《共青团荣誉评选授予办法》等制度,将贡献度作为工作考核重点,切实发挥好考核工作的指挥棒作用,激发各团学组织的内生动力和组织活力。

三、以校院两级团委换届为契机,不断夯实从严治团的组织基础

11.筹备召开学校第十六次团代会。深入总结自第十五次团代会以来学校共青团事业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定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校团委班子,打造专兼挂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同时,指导各二级团委于4月底前完成换届工作,选好配齐二级团委班子。

12.从严管好各级团组织。严肃团的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突出思想政治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尊重团员主体地位。依托“智慧团建”,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加强对团支部的业务指导,出台《基层团支部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编制《基层团组织工作指导手册》,切实提高基层团干部工作水平。

13.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出台《班团一体化实施方案》,4月底前所有学生团支部落实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制度,发挥团支部在班级运行中的核心作用;根据实际需求创新不同团建模式,推进社团建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和网络建团;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每学年每个支部至少完成“10+”团支部工作任务。

14.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把共青团作为青年干部培养的重要基地,将团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依托党团校实施团干部专题培训,支持团干部外出培训交流、发表论文、申报课题,提高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15.成立共青团工作咨询委员会。遴选校内外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有经验的团干部、杰出校友等担任基层团组织导师,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指导。

四、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载体,全力提升第二课堂活动品质

16.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围绕《中国石油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细则》制定“第二课堂成绩单”系列管理办法,建立校院两级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团队,统筹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并在大学生活动中心3楼建设“第二课堂成绩单”互动体验区。

17.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内涵提升。全力备战2018年“创青春”创业大赛,组织好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园选拔赛,精心组建团队,加强参赛指导,凝练作品质量。办好第27届大学生科技节,不断浓厚校园内创新创业氛围,在传统活动品牌基础上,围绕“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化工等方向,新设计若干项校内高水平科技竞赛,切实提升科技节的科技含量;争取资源,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阵地的软硬件建设,完成荟萃青年创业基地的改造升级。

18.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将红色教育、国情考察、行业发展、择业观培养等融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改进组织方式和动员机制,围绕国家与地方重大战略部署组建队伍,通过统筹设计、过程管控、成果汇展等进一步扩大社会实践活动覆盖面、实效性和影响力;继续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制度化,规范志愿者注册管理和认定,加强志愿者队伍培训,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校红十字会、社区服务队、绿荫环保服务队、温情服务队等队伍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全力做好2018年上合组织峰会志愿者的有关工作。

19.整合凝练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发挥传统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的育人优势,梳理整合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思美节、青年健身节、社团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优化活动数量,提高活动标准,提升活动品质;推动“思创论坛”品牌内涵式发展,争取各类高雅艺术走进校园,培育和打造“唐岛湾剧场”品牌;围绕65周年校庆,设计系列文化艺术活动,拓展“石油地质师”、“岁月如歌”等品牌节目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加强大学生话剧团、民乐团、合唱团建设力度,在保证群众性活动的基础上做好单项选拔比赛,力争在省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得佳绩。

五、以指导学生会组织改革为抓手,严格学生干部的选配与管理

20.推进学生会组织改革。按照“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要求,全面推进学生会组织改革,出台《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指导开好第23次学代会和第8次研代会;修订《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出台社团年度活动计划和指南,规范学生社团理事会和社团代表大会,严格对学生社团的管理。

21.严格学生干部选拔考核与退出制度。学生会组织的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必须符合政治合格、学习优秀、品德良好、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等标准,校院两级学生会主席团候选人须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专业排名须在前30%,各部部长、副部长须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专业排名须在前40%,且学生会内部晋升比例不高于50%;建立与完善各级学生干部的评价考核与淘汰退出制度,对于政治立场模糊、品德不佳、学习退步、脱离同学等不能胜任的学生干部坚决予以调整。

22.加强学生干部作风建设。2018年定为全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年,在全体学生干部中开展“做表率、讲奉献、严纪律、转作风”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深入调研、召开民主生活会、举办作风建设大讨论、学期末述职答辩等形式,着重强化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与纪律意识,积极倡导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观念、先锋模范意识和服务奉献精神。同时,建立学生干部日常行为与工作作风的纪律检查与监督制度,开通学生干部作风投诉、信访受理渠道,以完善的制度保障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六、以青年教师联合会为纽带,积极拓展联系服务师生渠道

23.成立青年教师联合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成立青年教师联合会,协同党委组织部依托青联会做好校内挂职干部选拔工作;通过社会实践、红色教育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培养;加强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之间的联系,遴选青联委员担任“21世纪人才班”导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搭建青年教师沟通交流平台,举办学术交流会和各种联谊活动,为青年教师工作学习生活发展等提供服务、创造机会,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在青年教师中的影响力,扩大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覆盖面。

24.做好团干部联系青年工作。2018年起,校团委干部每人直接联系1-2个二级团委和1个以上基层团支部,每学期深入团支部讲团课、做交流、参加团组织生活会不少于2次;校团委每学期走访1次二级团委,调研团学工作开展情况;各级团委每学期至少1次面向团干部和青年师生召开恳谈会、通报会等,使青年师生更多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

25.做好青年师生的维权和帮扶工作。4月份前各级学生会组织成立权益部,紧密联系各班级团支部权益委员,负责开展代表和维护广大同学合法权益的日常工作;增大各级学生会组织权益服务工作在学生会组织工作中的比重,并作为年度考核重点;运营好“青年之声”、“全心权益”等平台,办好“职能部门面对面”活动,及时收集、听取涉及广大同学切身利益和普遍诉求的问题,形成报告提交学校党政部门,并进行跟踪反馈,切实推动问题的解决。依托青年教师联合会,面向青年教职工群体做好婚恋情感服务工作。

七、以能源类高校共青团联盟为平台,深入挖掘团组织内生外生资源

26.上半年在团中央学校部指导下联合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牵头成立能源类高校共青团联盟,加强能源类高校共青团之间的工作协同与配合、资源整合与共享,依托联盟开展能源类高校创新创业竞赛、联合社会实践等工作。

八、做好团委日常工作和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