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历

2019年新学期学生工作会会议材料(网络)

发布者:刘浩发布时间:2019-03-05浏览次数:997

(请点击部门名称浏览材料)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武装部

团委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我校学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总体部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一流学工队伍,服务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和价值引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坚持提质增效,实现内涵发展;坚持改革驱动,实现创新发展;坚持真抓实干,实现优质发展,整体提升学生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强化政治意识,提升队伍育人能力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讲话,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提升政治引领能力,牢牢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2.加强政策机制保障。修订《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管理规定》、《辅导员考核评价办法》等文件,保障队伍发展;切实做好辅导员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工作,确保新政策文件落实到位;做好辅导员校内外公开招聘、校内遴选聘任等工作,推进辅导员院部间岗位交流、优秀辅导员评选培育等工作;落实做好学生工作部门全体人员“一对一”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培育务实工作作风。

3.加强辅导员专业工作团队和年级工作组建设。完善辅导员专业工作团队和年级工作组管理机制,加强与院部工作的协调融合,形成育人合力;提高辅导员专业工作团队学术研究能力,培育高层次思政研究项目,促进学术实践成果产出;遴选优秀辅导员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任务授课团队,组织开展辅导员理论宣讲和新生“启航课堂”;依托年级工作组深化辅导员“五进两访”工作,分年级研究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规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宿舍、到个人。

4.加强辅导员教育培训。系统规划选派优秀辅导员外出参加教育部等高级别高层次培训;依托辅导员专业工作团队实施 “辅导员能力素质提升计划”,系统设计和规划辅导员校内培训;做好新入职辅导员的教育培训;举办好辅导员沙龙、辅导员论坛等活动,提升队伍活力。

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思想价值引领

5.深化主题教育。实现主题教育全覆盖,规划实施十大主题教育月和分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做到教育有层次、月月有主题;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契机,开展“红动石大”等活动,旗帜鲜明的进行爱党爱国教育。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和案例。

6.加强朋辈教育。做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党员等评选评优工作,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组织“青春领航”学生标兵宣讲活动和“领航工程”暑期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示范引领组织开办学生主题论坛,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主题,讲好石大学子自己的故事。

7.开展劳动教育。探索以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开设劳动教育课课程,并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邀请劳动模范到校开展教育讲座,宣传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结合开展石油精神教育,引领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实干奋斗、建功立业。

8.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筑牢抵御极端思想的防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开展“民族一家亲”、发声亮剑等主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加强民族学生骨干培养,做好推优入党工作,选树和培育优秀民族学生典型;统筹做好新疆内派教师的管理服务工作,凝聚育人合力。

9.做好网络育人。实施“校园网络名师培育计划”,组织优秀网络名师,打造一批优质网络课程、视频和文章,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质量;加强石大易班品牌建设,以学生喜闻乐见、互动交流的方式引领价值风向,线上线下联动,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环境,形成同频共振的育人效果;做好山东高校易班发展中心相关工作,推动山东高校易班联盟建设。

三、夯实工作基础,推进科学规范管理

10.完善管理体系。修订完善学生管理相关制度文件,规范学生行为养成;推进精细管理和过程监控,加强检查通报,重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做好特殊群体库的更新完善工作,做到精准帮扶、全程追踪;组织开展《学生手册》学习和测试,提高学生守纪意识、规矩意识;做好学生纪律处分相关工作。

11.加强学风建设。开展先进班集体和文明宿舍创建、交流活动,以优良班风舍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形成;加强对宿舍管理和课堂出勤的检查,以严格的管理推动优良学风建设;加强部门协同,构建学分预警体系,加强教育管理,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精准帮扶。

12.做好安全维稳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开展消防演练等安全管理体验活动和安全管理教育讲座,开设《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增强学生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强化机制保障,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统筹协调校院两级资源,加强部门联动,做好特殊节点的安全隐患排查和学生管理;做好重大活动、热点问题、突发事件和敏感话题的舆论引导,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

13.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定制开发符合学校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智慧学工”学情分析与应用大数据平台,形成数据共享和服务全覆盖,有效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协作办公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四、完善机制保障,深入推动资助育人

14.推进精准资助。动态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数据库,探索建立分档、分类、分时的精准资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学生及时得到全方位资助;充分落实国家及学校的相关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奖、助、贷、勤、补、减、免、偿、险”九位一体资助体系,保障学生成长成才。

15.加强资助育人。继续做好资助和育人的深度融合,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行动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开展“助学·筑梦·铸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6.提升资助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快“勤工助学管理”等子系统建设,提升资助工作信息化水平,提高资助工作效率和精准度,为大数据分析和资助育人奠定良好基础;确保资助工作依法依规实施,充分保障学生权益,把学生资助做得更有透明度,更加公平有序;提升资助中心服务站的服务品质,打造资助品牌文化;加强资助宣传教育工作,严格防范校园网贷风险。

五、营造育人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体系,做好日常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协助院部及时稳妥做好咨询、治疗和应对工作;开展大学生心理普测工作并建立档案,对出现心理预警的学生进行约谈、排查,切实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预防,对存在心理问题隐患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跟进;加强心理健康中心建设,迎接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中期评估检查。

18.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做好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举办第十六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网络、校报、橱窗、展板、海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坚持正面引导,倡导积极心理理念,营造积极健康向上校园氛围。

19.推进心理健康思政课建设。组织辅导员参加专业机构培训,依托辅导员专业工作团队开展相关研究,加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幸福导论》等心理公选课,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主题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面。

六、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廉政及服务建设

20.推进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动责任落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执行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开展好廉洁教育学习活动,强化管理监督,筑牢思想防线。

21.做好档案管理及日常服务工作。做好本科生档案的日常管理以及档案查阅、政审服务工作;做好各级各类公文的传递收发、上传下达以及保存管理等工作;做好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返回页首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强身瘦体,守正创新,着力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

一、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政治引领,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为契机,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建好“信仰·人生”系列活动品牌,引导广大研究生感受祖国发展和时代进步,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2.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增强党支部书记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建评比工作,做好全国研究生“双百”创建培育工作。举办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案例大赛。总结研讨研究生纵向党支部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党支部设置方式。积极探索研究生党建工作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3.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研究生传媒中心建设,建设好院(部)联通站,推动研究生媒体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推动学校和院(部)上下联动,结成共同体,画出同心圆。改版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网站,扩大石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做精做强石大研究生杂志,充分利用网络、纸媒、新媒体等媒体渠道加强舆论阵地建设,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4.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围绕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和爱国奋斗精神,结合近年来高校频发的学术不端案例,在研究生中广泛开展科学精神教育,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融入到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开展第八届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活动,集中宣传科学精神,加强学风建设。

5.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研究生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选树研究生“学术十杰”先进典型,深入挖掘研究生优秀校友典型,公布榜样名单,组建宣讲团队,广泛宣传在校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先进事迹,进一步推动在研究生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卓越文化氛围,引导研究生追求卓越。设计并启用具有国际水准、中国风格、石大特色的研究生系列荣誉证书。

二、深化研究生创新工程,着力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6.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优化研究生创新创业条件。发掘研究生创新潜能,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在导师和团队指导下开展创新实践研究,组织研究生申报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做好研究生创新课题2018年结题及2019年立项工作,提升研究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7.建好研究生参赛平台。作为秘书处单位和首届承办单位,认真筹备组织好第一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织更多研究生参加教育部学位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举办系列大赛全校动员大会,组织系列大赛系列专题培训,助力我校更多研究生在更多赛事上取得更好成绩。

8.浓厚研究生创新氛围。搭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举办第十七届研究生“博萃节”、第七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做好“光耀石大”“名师有约”“仰望星空”等学术品牌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支持SPEAIChEASMEAAPG等学术社团开展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促使更多研究生从中受益、得到成长。

三、搭建研究生综合素质锻炼平台,不断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9.加强研究生职场素养培养。做好实践育人工作,倡导研究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机关挂职锻炼、红色实践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百名博士生下基层,千名硕士生赴一线”活动。做好课程育人工作,开设研究生公选课《研究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能力训练》,做好“博韵学堂”、职业规划工作坊等培训,对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自我定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树立好的人生目标。

10.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做好文化育人工作,加强研究生“博韵书香”品牌宣传和建设,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提高研究生人文素养及文化品位。加强研究生公寓大厅、墙面、电梯间、宣传栏等文化建设,实施无缝隙文化建设工程,大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11.提升研究生心理素养。推动导师、研究生共同关注研究生心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2019级研究生新生的心理普测工作,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并进行动态更新和跟踪。邀请校内外专家对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开展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研究生班级心理委员业务培训。

四、规范研究生日常管理,有效保障研究生潜心学术科研

12.做好研究生奖助学金评比工作,发挥奖助学金的导向和育人作用。修订奖助管理办法,细化评审标准,完善评审机制,切实发挥好各种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注重加强奖助学金的后续教育管理,通过宣传展示、交流汇报、实践体验等方式发挥奖助学金的育人作用。

13.规范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突出对研究生的培养功能。加强对“三助”岗位研究生的岗前培训和岗位锻炼,进行分类管理和考核,发挥研究生在学校教育管理和自我教育中的作用,促进研究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辟研究生入学“绿色通道”,做好贷款助学及其他帮扶工作。

14.关注研究生的意识形态,做好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密切关注研究生的思想状态和舆情动态,维护研究生思想稳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理机制。落实辅导员“五进”制度,安排研究生辅导员到公寓值班,及时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表现。加强研究生安全教育,重视研究生宿舍安全、实验室安全和外出安全教育,学院每两周定期检查和督导,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每月组织不定期检查,确保校园安全稳定。鼓励研究生购买人身安全保险,要求研究生出差必须购买人身安全保险。做好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

五、强化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15.着力建设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组,打造学习型专兼职辅导员团队。继续按照1200的比例,选聘品学兼优的高年级研究生担任学院兼职辅导员,建立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入职培训制度。选派辅导员外出参加交流学习,办好辅导员沙龙,推动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化团队建设开展课题立项,探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16.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进一步发挥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作用,加强互动,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形成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开展优秀导师育人团队、我与导师的故事等巡礼活动,挖掘和宣传导师优秀典型,推动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充分调动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导师与研究生导学关系和谐发展。

17.加强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三自”教育实效。举办第八期研究生骨干培训班,举办研究生班长支书论坛,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水平层次和交流范围,提高学生骨干队伍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继续推进“研本1+1”引领计划,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研、学习方面的优势,促进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成长。【返回页首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学校 “十三五规划”对就业工作总体要求为统领,坚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理念,助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引导毕业生胸怀大局,追求卓越,将就业与“石大梦”、“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促进学生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多渠道就业,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和充分就业。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国家战略开拓就业岗位

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国家能源战略、“蓝黄”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引导毕业生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等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加强国际化能力培养,引导优秀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协助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鼓励更多大学生参军入伍。鼓励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实体经济就业。

二、引导毕业生服务山东省经济发展

推进实施“服务山东计划”,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进一步开拓山东省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山东省人才政策、青岛市人才政策宣传力度,举办专场招聘会,努力提高毕业生在山东省特别是在青就业数量。

三、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鼓励毕业生到现代服务业就业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会组织就业。加强与中小微企业沟通联系,广泛收集中小微企业招聘信息,促进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

四、优化就业精准服务

进一步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精准化服务,准确掌握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精准调研,突破传统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实现个体化、精细化就业指导。根据学生需求,组织社会实践,发挥就业实践活动的带动作用。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

深入落实《关于推进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的实施意见》,加强就业指导团队培训力度和支持力度,加快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实施“企业HR智库计划,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丰富指导活动内容和层次。推进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加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开展以就业指导活动月为代表的系列活动,组织职业规划大赛、职业体验项目等课外活动,提高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六、加强就业援助做好重点帮扶

准确掌握家庭困难、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就业信息数据库,开展个性化辅导。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和经济补贴等帮助,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切实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七、充分发挥就业状况调查反馈作用

编制和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及各类就业调查报告,科学、客观地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推动学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学生工作的联动工作机制,促进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促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实现特色发展。【返回页首

 

 

武装部2019年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围绕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改革,拓展平台领域,融合资源力量,创新方式方法。紧紧围绕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2019年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和学校2019年工作重点,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确保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做好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精心组织好2019级新生军训和拥军优属等工作,切实做到服从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

一、做好军事理论教学

一是抓好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的建设。继续总结完善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共同担任军事理论授课的做法,学习和借鉴兄弟高校好的经验,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学习,特别是要依据新的教学大纲加强培训,争取在按新大纲授课前,让每个军理教师都能熟悉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授课要求。加大对兼职教师的考核,实施优者留、弱者下的考评机制,选拔吸收优秀青年辅导员加入教学队伍,改善和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与兄弟高校的交流与学习,力争使队伍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努力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课堂管理,坚持点名考勤制度,严格课堂纪律,为平时成绩的打分提供科学的依据。抓好备课、试讲、课件制作等教学环节,逐步实现规范化。

三是努力探索教学改革。继续探索实践目前所采用“一二七”军理成绩考试模式,使军理成绩的评定更加科学合理。在课堂授课上继续尝试开放式、互动式授课方法,不断提高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继续同智慧树平台合作,引入优质慕课资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拓视野,学习到更丰富更前沿的国防教育知识。

四是依据新大纲做好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教材修订工作。根据新大纲的特点要求,适时组织全体军事理论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新《大纲》内容,就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方面进行研讨;在现有使用教材版本的基础上,明确教材修订的原则和方向,确保教材的前沿性、政策性、权威性和规范性;明确教材的必讲(训)、选讲(训)内容,对照《大纲》列出了增、减、修、补的相关章节和内容。在教材修订准备工作展开的同时,同步明确修订和完善课件、试题库等任务,确实提高我校军事课的教学质量。

二、精心组织学生军训工作

一是努力做好军训的组织工作。组织认真学习研究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新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有关军事技能训练的内容要求,弄清哪些是必训内容,哪些是选训内容,做好必训科目的准备,合理选择取舍选训内容,在吃透大纲精神的基础上,理清2019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工作思路,制定好2019级学生军训计划。

加强与承训部队的沟通,确保军训教学工作科学有序;做好校内参训教师的管理督导,努力做到师生同训;加强对训练助理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训练助理的组训能力;抓好训练计划的落实,确保训练内容不打折扣;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军训场地、承训教官接待等保障到位;做好军训期间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做好军训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军训工作安全顺利。

二是抓好军训期间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利用军训期间集中管理的有利时机,加强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内务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要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情况,为开展学生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是做好军训期间学生的教育工作。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19个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充分利用军校双方的资源加强大学生爱国、爱校教育,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国防观念;通过军训强化学生的吃苦耐劳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利用军训期间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安全教育等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防范意识,提高应对紧急状况的本领;抓住军训期间的集体活动和评先评优等,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争先创优意识的教育,根据新大纲要求和去年军训的反映,合理穿插各类评比竞赛活动,避免活动过多给各院部带来的应接不暇、顾此失彼的忙乱现象。

四是做好军训后的成果巩固工作。军训期间,通过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的国防观念、纪律意识,养成的良好作风和生活、学习习惯,形成的优良院风、班风等,要在军训结束后通过持续的管理教育进行固化,保证军训的教育成果能够在大学四年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学校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做好大学生兵役登记和征兵工作

一是按照下发的《关于开展2019年大学生兵役登记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做好2019年大学生兵役登记工作。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大学生入伍的宣传发动,组织好报名、体检、定兵、送兵等工作,完成2019年度大学生征兵任务。

三是做好对服役大学生的跟踪走访工作;做好服役大学生退伍回校后的政策落实等后期工作。

四、做好经常性的国防教育

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19个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和活动,除了利用日常军事理论教学、新生军训、国家兵役登记、应征入伍宣传等重要环节,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还要开展赞颂辉煌成就、军民同心筑梦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继续做好《谈兵论道》讲座品牌,邀请著名的专家学者开展国防军事、国防教育形势等讲座,不断强化全校师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军事爱好者等社团组织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加强国防教育,争做有为青年”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选派优秀大学生骨干参加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等高水准培训班,并发挥骨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充分发挥我校退伍复学的大学生的作用,协助学校做好国防教育、大学生军训、大学生入伍、退伍复学学生管理以及军事理论教学保障等工作。

五、做好拥军优属和其他工作

一是建立与承训部队和驻地驻军的密切联系,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为军队提供服务和支持,开创互助双赢的“双拥”格局。

二是做好节假日期间走访慰问军烈属和转退军人工作。【返回页首

 

 

共青团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的十八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学校共青团将持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去四化、强三性”,切实抓好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工程、第二课堂品质提升工程、团学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三项重点任务。有效解决基层团组织功能弱化、作用发挥不明显,第二课堂内容供给、评价机制不规范不完善,团学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严不实的问题。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汇聚起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一、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加强思想引领

1.以多种形式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主题,贯穿于全年开展的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各项活动中。做好五四表彰、纪念大会与晚会“百年青春”的筹备组织工作;继续做好“青年五四奖章”“青春建功新时代先进集体与个人”等荣誉的评选,深入挖掘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开展好“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用优秀的榜样故事、感人的仪式典礼、艺术的表现形式教育感召团员青年,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重大事件,发动全校各级团学组织,精心设计一系列感染力强、教育效果好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团日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合唱比赛、影视展播、社会实践等形式,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青年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

2.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做好第24期青马骨干培训班和2019年新时代卓越青年班的选拔培养工作。进一步优化校院两级培养体系,推进制度、阵地、师资等方面的建设,注重与红色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对外交流、朋辈教育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分类别、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将青马系列培训打造成学生思想引领的品牌项目,在学生中努力形成“人人了解青马,人人争做青马”的良好局面。

3.加强网络思政阵地建设。成立青年新媒体中心,统筹整合校内团属媒体资源,完成《荟萃青年》报纸转型及网站质量提升;依托“青春石大”等平台,打造1-2个校内网络思政品牌栏目;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新媒体作品创作与新媒体平台运营队伍;优化重组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同步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创新网络思政形式,开展大学生新媒体大赛等活动,营造良好校园网络氛围。

二、主动融入育人大局,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4.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认真梳理总结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施行一年来的经验与不足,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设计工作内容、项目供给与评价机制,进一步探索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的工作模式,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设计开发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石光”,力争自2019级全面推行;由团支部副书记负责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做好支部成员第二课堂活动的统计、检查与督导工作;定期发布数据分析报告,建立真正反映学生能力、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第二课堂评价指标,为学生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提供客观数据参考。

5.营造学生创新创业新生态。改革优化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职能,完善共青团助推青年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引入校外优质课程、建好校内外双创导师库、优质项目孵化库,建设与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网站—“能创网”,不断搭建双创工作信息交互平台;积极引导研究生参与双创活动,提高其参与“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大赛比例;通过“未来杯”青创赛、双创人才“星火”训练营等实现本科生参与双创的全覆盖;制定《学校双创导师遴选和管理办法》和《学校双创项目立项及团队管理办法》,编写学校《大学生双创活动及三大赛参赛指南》;完成“能创空间”入驻团队的选拔培训与日常管理,发挥好“能创空间”孵化功能;逐步建立与完善共青团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研究”的双创育人体系。办好第28届大学生科技节,全力备战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第五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启动第二届“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6.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在传承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升级版。围绕“一带一路”“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涵育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自2019年暑期开始,将社会实践形式由目前短期式、体验式、走访式向长期式、课题式、研究式逐步转变,大幅减少支教类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创新创业、职业发展等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加强校地、校企联动,积极向中央和地方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推荐学生实习任职,力争建立一批定向社会实践基地。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全员化工作,稳步推行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制度;规范志愿者注册管理和时长认定,编写学校《志愿服务手册》,加强对志愿者的日常培训;实施志愿服务一院一品,打造具有学院学科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选育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并举办学校首届志愿服务大赛;挖掘校内外资源,全年力争建设20个左右志愿服务基地。

7.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组建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导师团队,引进校外师资力量,加强对艺术类社团的专业化指导,全年打造1-2个优秀品牌节目,力争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佳绩。在继承传统品牌活动的基础上,紧贴时代发展与学生需求,推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思美节、青年健身节、社团文化节等传统文化活动不断转型升级;以增强群众性为目标,指导各学院(部)建设合唱队、舞蹈队和辩论队,广泛开展普及性强、参与面广的基层文体活动,组织好各类专项竞赛,以赛代训、以赛促练,做好校园各类文艺人才梯队建设;完成大型原创校史话剧《创造太阳》的编导与首演工作;拓展“思创论坛”资源,推动“唐岛湾剧场”的品牌化建设,积极引进名家大师和高雅艺术团体走进校园;丰富“三走”活动内涵形式,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将晨跑计入“第二课堂成绩单”。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团,持续夯实组织基础

8.实施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工程。2019年定为学校基层团组织质量提升年,编制《基层团支部工作指导手册》,每月发布团支部生活指导意见,每学期对各支部“三会两制一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不断推进团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联合党委组织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的意见》,切实解决团组织在推优工作中的职责不清、政治功能弱化问题;加强“智慧团建”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共青团数据采集的信息化水平;突出政治导向,选好配强学生团支部书记,开展团支部书记满意度测评,每学期实行团支书面向支部成员述职评议工作,举办新任团支部书记培训班与团支部书记技能大赛,切实提高基层团干部工作水平;启动活力团支部-红旗团支部创建工作,重点打造100个具有石大特色的“活力团支部”和10个“红旗团支部”,每个支部分别给予1000/年和3000/年的建设经费;加强研究生团的工作,成立研究生团工委,改革创新研究生团支部设置,推动研究生党团一体化建设。

9.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团干部培养力度,借用多种机会与平台,选派团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教育。自2019年起,每年暑期开设团委书记培训班,对全校专兼职团干部进行理想信念、业务技能、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各专项工作组,吸收全校专兼职团干部参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在实践中锻炼队伍、培养干部;建设学习型、研究型队伍,做好共青团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鼓励团干部申请各类上级组织研究课题,并自2019年起,每年初面向基层发布年度研究课题,给予相应经费保障,激励全校各级团干部申请立项并产出理论成果;严格落实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机制,大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通过新时代卓越青年班、全国和山东省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计划等平台,提升主要学生干部的能力水平。

10.严格管理与引导社团发展。修订《中国石油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严格社团日常管理与活动审批。加强社团政治建设,在各学生社团设立团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校团委成立学生组织团工委;健全学生社团干部遴选机制,社团学生干部人选必须政治合格、能力突出、学习成绩综合排名在50%以内;完善社团年审制度,推进星级社团评定;选聘热心公益事务、具有奉献精神、关爱学生成长的干部职工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推动学校将指导教师工作量参照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标准进行核算认定,对优秀指导教师在绩效津贴、职称评聘、评奖评优中给予政策支持;实施好社团“百千万”工程,引导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文化活动;将社团干部纳入团学干部整体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社团干部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指导召开第五届社团代表大会,督导各学生社团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大会,严格按照社团章程运行与开展活动。

11.做好对各级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指导工作。严格落实《中国石油大学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切实推动学生会、研究生会“三个回归”——回归学生本色、回归服务初心、回归自主常识。严格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干部准入标准,持续推进“做表率、讲奉献、严纪律、转作风”主题教育活动,督促各级学生干部转变作风、提高素质,提高师生对学生会组织的认同感;明确党委领导、团委指导的工作方针,理顺学生会组织工作机制,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形成“校、院、班”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强化校级组织对院级组织、院级组织对班委会的指导职责,校级学生会、研究生会从制度设计、资源整合、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指导和联系院级组织;推进开展“校领导接待日”“职能部门面对面”等活动,搭建学生与学校党政领导、职能部门沟通的常态化机制和各级学生会组织合理参与学校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等事务的决策、管理和评价工作。

四、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推动改革纵深发展

12.构建扁平高效的工作体系。按照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工作要求,对2019年各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做好各类资源与管理权限的下沉工作,按照贡献导向给予基层政策与资源分配,激发各团学组织的内生动力和组织活力;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严格督导目标任务书执行与落实情况;加强制度建设,梳理与完善共青团工作的系列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主动对接学校信息化整体规划,优化共青团办事流程,畅通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

13.优化各级团委部门与岗位设置。对校团委现有职能部室和专业中心按照不同工作任务、共青团改革要求,科学规划功能定位,明确工作任务,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各二级团委按照自身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14.做好青年师生发展权益维护。制定学生权益提案制的相关办法,依托各类权益服务渠道,收集学生权益诉求,着重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积极发挥朋辈扶持作用;依托青年教师联合会,做好青年教职工群体的权益维护工作,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学生活动的指导,加强青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学相长。

15.筹备召开学校第十六次团代会。深入总结自第十五次团代会以来学校共青团事业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定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校团委班子,打造专兼挂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指导开好第二十三次学代会和第八次研代会。【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