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历

赵延升—劳动绘就青春底色

发布者:唐巾茗发布时间:2020-04-30浏览次数:892

    庚子岁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在外工作的父母放下行装,让外出求学的孩子留在故乡。本以为勤劳的们被强制按下“暂停键”后,可以一同享受团圆的美好,却不想,习惯了平日里饭来张口的孩子没等来“葛优躺”,而是被爸妈的大嗓门逼成了“活雷锋”——小到洗碗买菜,大到务农做买卖,为了实现家中“母慈子孝”,家务方面必须“子进母退”。而这场“旷日持久”的美好假期,早已透支了孩子的“三分钟热度”,他们纷纷在空间、微博、朋友圈里迫切要求开学、复工

那么,劳动何以成为压垮青年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们在精神和肉体上双双交了白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许多人忘记了劳动的价值,不注重劳动。

勤劳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形劳神不倦”的箴戒到“一勤天下无难事”的劝勉,劳动是年长者口中的“座上宾”;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到“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是炎黄子孙的身体力行;从抗战时期,党中央在根据地组织延安大生产运动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于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是中国共产党的深切关注;从黄帝造屋宇舟车、大禹躬行治水的传说,到习近平主席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八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劳动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光荣。

回首过去,是劳动造就了今日之中国。是劳动,把浩瀚的原野变成了万顷良田,端稳了14亿中国人的饭碗;是劳动,使“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飞快地赶上世界的步伐;是劳动,让文明古国绵延至今,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创造新的奇迹……无数的劳动者,胼手胝足、艰苦奋斗,用劳动缔造出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

展望未来,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伟大梦想,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劳动。早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要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恰当的安排劳动教育;进入21世纪,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对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但今天,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却让劳动教育逐渐“沉没”,淡出我们的视野。首先是学校教育中对劳动教育的弱化,上课时,重心在文化课教育而忽视了劳动教育;下课后,学生的课余时间被作业、补习班、特长班、网络、游戏等所充斥,无暇顾及劳动。再者是一些家庭淡化和放弃劳动教育,家长没有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培养者。九零后、零零后的一代多是独生子女,不仅父母视若珍宝,更有来自祖辈的关心疼爱,孩子只需要做好学习这一件事,其他的一切衣食住行根本不用自己动手,自有长辈代劳,更遑论让孩子亲力亲为地参与体力劳动。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服务行业的快速兴起给了人们忽视劳动的“正当”理由,这些新兴事物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日常生活,更节省了劳动时间,相应的,也导致了当代青年劳动能力的弱化……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打捞“沉没”的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打捞“沉没”的劳动教育,首先要在思想上接受劳动。这一点,李子柒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李子柒作为一个成功的网红,她的成功与她热爱劳动密不可分。不同于其他的网红,李子柒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这些都是通过她辛勤的劳动表现出来的,她从视频中向我们展示了做菜、酿酒、造纸、染布、纳布鞋、编篮子、砌炉灶等,这些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不屑的,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不会的。她通过自己的劳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中国的文化更好地输出,更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她不断学习,让自己的作品永远迷人,开出了最摇曳生资的花朵;她立足劳动,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活力,拥有着最坚固朴实的根基。

打捞“沉没”的劳动教育,还要正确认识劳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相应地劳动教育也应当分为生产劳动教育和非生产劳动教育,而非生产劳动教育又可以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注重在学生个人生活自理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之道,这是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服务性劳动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例如强调高等学校“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等。

打捞“沉没”的劳动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开展劳动教育不是某一个人的职责,而是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尤其是学校和家长,需要意识到自身在培养孩子劳动意识,提高其劳动能力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劳动教育中起基础作用。家长一要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二是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三是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重要责任,给予恰当的劳动课程和充足的劳动时间;其次结合学段特点和所在地区实际,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注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关劳动技能的学习;最后要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社会各方要辅助好学校和家庭,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宣传,提供劳动的机会。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这个给光荣属于劳动者的时代,在这个人人靠劳动都能梦想成真的时代,唯有争分夺秒去把握、朝乾夕惕去奋斗、埋头苦干去成就,才能不负时代的重托与馈赠,才能为青春绘就最绚烂的底色!

文法学院辅导员  赵延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