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历

2021年院部学生工作总结展示

发布者:郑健发布时间:2022-01-07浏览次数:5787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地学院学生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红蓝导向、经纬育人”工作思路,依托学科优势资源、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优势育人平台、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1支部获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集体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1项目获青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1作品获“互联网+”竞赛全国银奖,1班级获山东省先进班集体,1人获中国电信奖学金天翼奖,1人获李四光优秀学生奖提名,2人获王涛英才奖学金,12人获青岛市百名优秀大学生、校长奖、十大学生标兵等高层次荣誉。

一、队伍建设

1.凝聚育人合力

联合资源系实施“1+2”导师制,获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实施察举制班主任选聘,定期召开班主任座谈会;邀请系主任做客地语引航讲座5期;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联系对接学生家长近**次。1人获十佳班主任,1人获优秀辅导员,1人获创新创业教育卓越贡献奖。

2.助推专业发展

设立专项研究课题,举办辅导员沙龙,参加全国思政骨干示范培训班等培训20余人次,提升专业化水平;打造“勘未来”学生发展咨询室,结合辅导员专业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承担研究课题6项,1项目获青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1案例获山东省优秀心理辅导案例三等奖。

二、红线管理

1.筑牢安全底线

更新学院《学生工作手册》,囊括相关制度文件41项;扎实推进“五进两访”,开展宿舍文化节,树立优秀典型,营造良好舍风;以本科生宿舍和研究生课题组为网格,优选154名党员和积极分子担任网格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2.夯实学风基础

专题分析研讨“十三五”学风数据,出台《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勘探家”班级提升计划,发挥班级主体作用;开设“启明星”微课堂,聘任优秀学生担任讲师,发挥朋辈互助力量;涌现出1个山东省先进班集体、1个优良学风标兵班、3个优良学风班。

3.强化学术氛围

承办学校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举办院士报告会、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等活动20余场;28个项目获研究生创新工程立项,7篇论文获山东省优秀博(硕)士论文,1人获李四光优秀学生奖提名,2人获王涛英才奖学金,1人获评学术十杰。

三、蓝图教育

1.打造学生党建样板

完善党支部“工作要领”,落实“四环一体化”党员培养考察办法,实施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三联纵向共建,实现“党的建设-师道传承-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一体化建设;1支部获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支部获批校样板党支部,1支部获先进学生党支部。

2.提升价值引领实效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书信里的家国情怀”主题党日等活动百余场,1人获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百强;邀请副校长操应长等主讲学涯指导课,邀请中科院院士邹才能、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秦宁等做客经纬论坛;举办地球科学文化节,开展小黄山地质构造揭秘活动,加强学科美育,增强专业认同。

3.打造网络思政矩阵

创作“地科之声”等特色网络文化产品,总浏览量达28+;在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的《青年榜样进校园,实力“圈粉”众学子》等系列原创网文,总浏览量达200+3名辅导员作品入选学校网络思政精品微课;学院连续12年获新闻宣传先进集体。

四、暖心服务

1.强化资助育人效果

建强“济困、励志、强能”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细致开展资助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构建“资助-自助-助人”的育人模式,开展诚信感恩、防骗警示等主题教育15次;190余名受助学生参与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参与地学知识讲解被央视《朝闻天下》报道。

2.推进心理健康工作

完善“学院-年级-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络,健全工作保障;推行“十个坚持”工作法,开展普遍谈心谈话,贴心呵护学生成长。1案例获山东省优秀心理辅导案例三等奖,学院获评心理健康工作先进集体,1人获评心理健康工作先进个人。

3.实现双高就业目标

深入推进就业价值引领工程,采取“点线面”工作法,打造就业工作地院方案;立足学科特点与行业需求,以团体辅导和微咨询的方式,精准开展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毕业生离校就业率91.98%,实现拔高目标,本科升学出国率达61.8%73.7%赴能源行业就业,均创近年新高,获评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五、培育尖兵

1.打造志愿先锋

春晖志愿服务队秉承“一心三化”建设理念,坚持30年奉献社会,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优秀典型10余人,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2.培育双创尖兵

实施预见研途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入围“互联网+”和“挑战杯”竞赛全国总决赛,1论文入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三大赛”省级金奖5项、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33项。

六、存在问题

 1.全员育人机制有待完善。学院人才培养一盘棋的格局还不够深化,教师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机制和载体还不够完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度高。

 2.学风建设基础较弱。受生源质量不佳、优秀学生转专业比例高等影响,班级学风指标与一流学科人才培养要求存在差距。


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地学院学生工作将坚持把方向、聚合力、厚基础、重实效的工作思路,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统筹育人资源载体,以狠抓学风为切入点,打造“学生工作新基建”,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科学的方法培育勘探尖兵。

 1.牢牢把握方向。进一步健全“大地经纬育人平台”运行机制,依托“勘未来”学生发展咨询、学涯指导课、学科美育、经纬论坛等育人载体,为学生提供全过程的思想引领、发展指导和资源支持,引导学生更主动、更健康地成长发展。

 2.广泛凝聚合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工作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通过三全育人专题研讨会、班主任年级工作组、“1+2”导师制,协同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力量,推进两个课堂、两支队伍、两路工作的深度融合。

 3.大抓基础基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群体帮扶,抓实宿舍和工作室管理网格,及时防范、发现、化解风险隐患,守住管理红线;依托“勘探家”学风提升计划、“启明星”微课堂、宿舍文化节等载体,营造务实学风、团结班风、积极舍风。

 4.培育勘探尖兵。实施“青春赋能”行动,依托预见研途、预见职路、尖兵计划等育人载体,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继续推进就业价值引领工程,实施“就业同舟”计划,精准开展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培养国家需要的勘探尖兵。【返回页首】






石油工程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成就学生”为理念,构筑三全育人同心圆,着力做好“端牢能源饭碗”人才培养工作,强力支撑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及首轮“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三全育人亮出“成绩单”。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并在全国推广示范。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辅导员专项重点课题1项(全国10项)、第12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1人。

2)就业升学交出“新答卷”。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02%(全校最高),就业学生80%奔赴能源和船舶“主战场”,本科升学率超64%,保研留本率高达89%,获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3)创新创业跑出“加速度”。获“互联网+”国赛金奖1项、主赛道全国第9、“最佳带动就业奖”,作为山东唯一项目参加大赛成果展,创山东省历史最好成绩;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唯一),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132项。

4)卓越人才踏出“新坐标”。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1个、王涛英才奖2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研究生支教团1人、国际组织实习1人、孙越崎优秀学生奖1人、青岛市百名优秀大学生1人、校长奖1人、学术十杰2人、十大学生标兵1人、十佳团员标兵1人等。

一、队伍建设

(一)完善育人格局

党政协同、师生互动、校企合作、家校互通、朋辈互助。新聘班主任、学业导师、“非常1+6”导师72人,累计开展“与教授有约”164期、“油模油Young”校友对话10期,9人获十佳百优班主任(1人十佳)。

(二)提升工作能力

开展“五进两访”,实施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获校优秀辅导员1人,第一届全国高校思政工作“金微课”二等奖、山东高校“我来讲党课”优秀党课、山东高校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一等奖、山东高校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山东优秀心理辅导案例二等奖各1项,获“学工杯”排球赛冠军。

二、学生教育

(一)强化价值引领

着力爱国主义、石油精神、传统文化和新生启航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庆祝传统节日等活动,组织新生十讲及实践活动。应征入伍10人,获征兵先进单位、军训先进团。

(二)筑牢网络阵地

打造“荟萃石工”品牌,强化易班粘性。发表推文400+、快搭20个,优课39期,浏览量30+;抖音发布正能量100余条,浏览量200+。获新闻宣传先进集体、十佳学生组织、十佳网站、校园十佳新媒体、优秀网络文化工作室等。

三、学生管理

(一)加强基础管理

每周1次宿舍、工作室检查,承办第三届实验室安全视频大赛,举办宿舍文化节,毕业生“留一间雅室”、实验安全准入考试100%全覆盖。

(二)严守安全底线

落实零汇报、请销假,严防疫情,信息化掌控学生动态,疫苗两针接种率96%,强化针接种率超83%。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四、学风建设

(一)创建优良学风

完善学业困难数据库,开展结对帮扶、开设勤学课堂、执行学分预警、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加强课堂考勤、听课、巡考和家校沟通等,获山东省先进班集体1个、校优良学风班4个、免监考诚信班级4个。

(二)浓郁学术氛围

开展研途有道20期,“名师有约”“仰望星空”学术沙龙22期。获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研究生优秀成果奖5项,山东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9篇,高水平论文156篇。

五、学生资助

(一)精准助推资助

实现“对象、管理、力度、方法”四精准,认定困难学生368人,评定30余项奖助学金,覆盖1346人次,材料一次性合格率98.5%

(二)三维聚焦育人

聚焦“资助深度、工作广度、育人温度”,政策宣讲5次,防诈反诈活动12次,“送政策到家”线上家访50余次,全员安装并激活反诈APP,获资助宣传优秀组织单位。

六、心理健康

健全四级体系,加强骨干培训。开展案例研讨,逐一排查约谈。“心晴加油站”推文9期,开展“美丽心灵●阳光石大”、团体辅导等活动40余次。获山东省心理健康节奖项3个、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学生骨干各1人。

七、学生党建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执行“十个一”系列主题方案,升级“青年之家--红色先锋践行社”教育阵地,“一党英才”线上教育24期、“红色讲堂”线下学习6期。发展456名、转接374名党员。获校先进党支部1个、优秀学生党员1人、优秀学生党务工作者2人、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优秀组织生活案例2个。

八、共青团

开设学生骨干“云梯班”,召开第二次学/研代会,完善第二课堂,打造育人金课。开展“油小志”实践先锋培训班,暑期实践立项数全校第2,向阳花获公益之星。庆祝建党百年青春歌会获一等奖、最佳风貌奖,“321”专项总评前3。思美之星李若怡录制教育部《红色文物青年说》在央视网展播,“王涛英才”刘云霆录制《百年青春潮》在“学习强国”展播。运动会总分第3获“院长杯”,健身节总分第3获优秀组织单位、体育道德风尚奖,多人获科技之星、体育之星等。


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2年,学院将努力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能源报国”招生优选计划,打造“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基、美育浸润、劳育淬炼”五大工程,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改革,引领学生面向西部奔赴能源“主战场”,着力培养五育并举的一流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建团100周年及校庆70周年。

一、实施“能源报国”招生优选计划,提升生源质量

为加强学风建设,配合教学部门推进招生宣传。学科专业负责人、教授、在校生三个100%参与招生,成立招生志愿者协会,设立优秀生源贡献奖,共建优秀生源基地等。

二、打造“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体系,强化过程培养

聚焦主责主业,实施德育铸魂党建思政引领工程,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石油精神、石大精神,讲好石工故事。实施智育固本优良学风创建工程,狠抓基础工作,开展“123456”学风建设活动,筹办第二届“能源●智慧●未来”大赛。打造富有学科特色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实施体育强基、美育浸润、劳育淬炼工程,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改革。

三、实施“价值引领”就业提升工程,服务国家需求

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围绕石油学科“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奔赴能源“主战场”。走访长庆、西南、新疆等西部能源行业,成立“西部人才计划班”,共建西部实习基地,组织“石工博士团”赴西部开展实践活动。走访山东省16地市,对接实施“服务山东一流学科人才订单计划”,每年输送一批毕业生赴基层建功立业。【返回页首】





化学化工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一年来,学院落实立德树人,强化“三环”设计,坚持立格局、拓载体、强特色,深化协同育人,推进融合发展,培养勇担当、重实践、善创新的卓越人才。

一、队伍建设

全员化凝聚向心力:开展院长思政课、导师培训会等15次,发布《班主任月度工作指导意见》10期,政企科教专家联授思政大课,凝聚育人合力。制度化推进执行力:依托辅导员党支部强化政治建设,坚持单周例会双周研讨,扎实推进五进两访,建立工作台账、签订年度目标任务书。专业化加强战斗力:参与培训27人次,组织学情熟知11次,主持校级课题研究3项,发表论文5篇。获全国网络微课三等奖1项、省优秀案例二等奖1项、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1个、指导教师2人、优秀辅导员1人、十佳百优班主任10人。

二、学生教育

理论学习深学明理:开展专题报告“辅导学”、党史讲述“宣讲学”、教育实践“实地学”、主题图文展“处处学”等活动30余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启智力行:开展“辉煌百年·化育初心:十个一”主题活动,选树百个先进,落实四航工程,举办国防和少数民族专项教育,厚植家国情怀。网络思政明辨增信:依托“缤纷化蕴”矩阵,开设专栏、录制微课、发布网文,提升育人实效。获新闻宣传先进集体,首批校园网络名师和文化工作室考核优秀,2人入选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获山东高校融媒传播论坛综合奖3项、中青网短视频优秀奖1项;获西海岸最美大学生1人、十大学生标兵2人、校园好网民1人,2人参军。

三、学生管理

网格化保障覆盖面:完善规章制度19项,成立四级网格员队伍,落实三级宿舍检查,确保隐患排查全覆盖。多途径守好安全线:开展知识竞赛、专题培训、案例警示等,实施实验室准入制,组织日常巡查,开展防控应急演练,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全方位聚焦关键点:动态完善数据库,“一人一策”帮助特殊群体,确保过程管理精准。获省级先进班集体2个、优秀学生干部1人、学生4人,1安全巡查志愿者受学校奖励。

四、学风建设

督学平台提升自觉性:做好学情调研,落实一日作息等制度,强化习惯养成;开展警示教育,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杜绝学术不端。导学平台提升主动性:开展学风建设月,发放三色预警单,组建互助小组,签订学风建设目标任务书,聘任34名创新朋辈导师,营造良好学风。优学平台提升创造性:主办全国分子筛大会,邀请孙丽丽院士等13人开展名师有约。发表SCI论文328篇,获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8项、省“互联网+”金奖1项、银奖2项;获孙越崎优秀学生奖1人、研究生学术十杰2人、优良学风标兵班1个。

五、学生资助

覆盖到位促高效:入学前线上宣讲、入学时定点宣传、入学后专场解答,确保政策入脑入心。精准资助保实效:通过日常摸排、问卷家访,动态追踪、精准识别,建立454名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健全三级审查机制规范评选程序,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双线育人求长效:发挥本科336余万奖学金作用,组织获奖学生风采展、分享会、担任资助大使,结合假期支教调研,实现“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确保资助育人育心。1短视频入围第七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设立学院企事业奖助学金4项,入选发展性资助育人项目1项。

六、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科学认知:开展46场主题班会鼓励积极自助,开展全院培训、系室专题研讨推进全员育心,组织12次师生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等提升工作技能。识别潜在危机:结合“六个一”实现学生谈话全覆盖、不断线,低年级班级团体辅导100%提升活动质量:日常活动优设计,主题活动抓节点,承办学校第八届心理健康辩论赛。获“美丽心灵阳光石大”最美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七、学生就业

拓宽渠道有广度:全院动员全员参与,联系22名校友专场招聘,走访50余家石化企业。助推发展有力度:强化价值引领,构建全程化教育指导体系,12次生涯讲座、11项职击未来活动、19场求职训练,引导低年级生涯探索与定向、高年级求职定标与提升。解决困难有温度:全面摸底、细致服务,一人一档动态跟踪、定制帮扶,促进多渠道就业。就业率达95.41%,获就业工作先进单位;1人获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3人获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项。

八、学生党建

注重组织保障:深化“四联系”“两指导”,党委专题研讨工作4次,教工党员每月联系党员常态化;成立学生会党支部,召开业务培训、评议考核等12次,“一好双强”配好26个纵向支部书记。注重从严从实:实施师生支部共建、本研支部结对、校企支部联动,实行“四严五把关”考察办法,深化全程纪实等制度,全年发展党员420人。注重特色培养:开展建党百年庆祝活动40余次,组织月度微党课,上好党员培养“四课”、落实“五有标准”。1人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获研究生党支部优秀组织生活案例2项、优秀学生党务工作者2人、优秀学生党员1人。

九、共青团工作

夯实理想信念:建好二级团校,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主题活动,连续两年获评红旗团委,获省向上向善好青年1人、十佳团员标兵1人,1人入选研支团。助力精英建功:打造“三好四强”团支部,开展新精英训练营,召开学代会,提升团干素质能力。激活成长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推进文化育人,弘扬体育精神,组建459支实践队,承担珠江路小学志愿教学200余次。83人次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大创立项68项;获省大艺展获艺术作品奖3项、思美之星2人、科技之星1人;实现校运会五连冠、青年健身节三连冠。

十、存在问题

 1.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不足,理论宣讲能力待加强。

 2.主题教育缺乏学院特色,体系化不足,内涵建设和品牌建设不够。

 3.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不完善,全员合力不足,缺少代表性成果。

十一、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学生工作融入学院发展大局,结合校院“十四五”规划,围绕党的二十大召开等关键节点,深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土壤,积极服务学科专业发展,一体化、工程化、品牌化推进工作系统落实。

1.队伍建设:打造辅导员金课,推动辅导员上讲台、进网络,强化理论宣讲能力;组建成长团队,定期专题研讨,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成果产出。

2.学生教育:将学院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资源,凝练内涵,构建铸魂体系,提升供给质量,增强号召力和时代感。

3.学生管理:完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各级网格员在日常管理、网络舆情等方面的工作意识,提升潜在问题识别率。做实做好古镇口搬迁工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有序组织,做到责任到人,保证安全稳定。

4.学风建设:大力实施优良学风建设工程,打造纵横交错、情理互融的朋辈育人体系,提升优良学风达标率、降低预警率。

5学生资助:丰富资助工作内涵,打造资助育人特色品牌;依托社会力量增设学院奖学金,扩大奖优助困覆盖面;引导受助学生参与政策宣讲、回馈社会,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

6.心理工作:抓好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用好心理筛查和大数据,规范特殊群体“一人一档”,第一时间掌握、研判学生问题。

7.就业工作:加强就业工作合力和总体布局,优化就业结构,拓展求职广度,与教学系共同开展专业认同教育,强化价值引领,完善全程化生涯教育体系。

8.学生党建: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既做好形式又做实内容,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以特色化提升高质量,既对标达标又创新创优,切实拓展党员教育内涵,增添支部建设活力。

9.共青团: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提升基层活力;建立全员参与工作机制,争取校内外平台资源,提升双创能力;完善“选---退”机制,提升学生干部素养。【返回页首】





机电工程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机电工程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院历史传统,贯彻落实“筑底线,牢基础,抓重点,强特色,建队伍,做贡献”十八字方针,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筑底线,牢基础

1、安全教育方面。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实施安全网格管理,定期分专题研讨工作并制定工作体系10余项,形成5万字工作手册,工作有章可循。严格执行“晨检+晚值+夜宿+特巡”制度,落实“双减”目标,及时摸排、干预学业困难、出现重大疾病或心理问题等特殊群体,强化评估-干预-反馈-提升过程化管理。

2、思想教育方面。围绕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美育教育“四育融合”教育理念,组织开展“华灿讲坛”、选树“机电榜样”、评选“院长奖”,培养新时代卓越人才,学生中涌现出“校长奖”获得者、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等一批优秀个体。“四环融合”培养高水平博士生登上《中国研究生》。建好用好集“思想教育、专题活动、学习资源”为一体“微观机电”新媒体矩阵,获评“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新闻宣传十佳学生组织”,2人获省级及以上新闻宣传奖励。

3、学生党建方面。建立“红链机制”,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把各主体链接起来,推进思想学习工作齐头并进。全年发展党员344人,研究生高端装备设计制造党支部推荐全国第三批高校党建示范创建与质量创优单位。

二、抓重点,强特色

1、学风建设方面。开展“机械狮”班级提升计划,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制定班级集体目标,全员自主参与,自我预警,共创优良学风。推行“班级周报”、“学风建设周报”,从细节入手,规范学风全过程管理。“十三五”期间,本科生优良学风班达标率65.12%2020-2021学年,优良学风班达标率再提高近5%,达到69.23%2个班级获评优良学风标兵班,4个班级获评优良学风班,课堂出勤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指标,均位居学校前列。2018级机械本研一体班30名学生全部保研,创学校唯一不退不欠记录。

2、研究生科学精神。指导举办第八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为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全国170个培养单位、5339名研究生、1261项作品参赛,我校以全国总成绩第一名获评优秀组织单位。研究生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115篇,获第十届“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优秀组织单位。

3、学生就业方面。2021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4.85%,三成以上毕业生就选山东、服务山东,近半数毕业生升学国内知名高校深造。车辆工程专业连续第六年、机械工程专业连续第三年实现100%就业,学院获评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石大-海信智能制造卓越班”推荐申报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4、创新创业方面。积极整合域内资源,集中学科专业优势,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21年学生申请专利74项,占全校37%。获省级以上奖励168项,较去年增加2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7项,多项竞赛取得突破性成绩: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省赛金奖2项,累计获该类赛事国家级银奖最多。组织承办10项省部级以上核心赛事(全校最多),获评3个全国优秀组织单位。

三、建队伍,做贡献

1、队伍建设方面。围绕“三高一强”能力提升计划,辅导员主持或参与思政课题7项,发表论文8篇,获校级以上荣誉奖励8人次。加快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与54家企业搭建人才交流基地,分年级专业召开“云端家长会”,常态化对接2000余家庭,从部处领导干部、思政课专任教师中新聘辅导员专业顾问10人。获评校“十佳百优班主任”11人,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

2、资助育人及共青团方面。组织第十三届“奖助学金千百分之一”,搭建帮扶支援科左后旗等通道,累计资助贫困儿童2600余人次。聚焦青年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提升,2团队入选2021年“调研中国”全国百强,获评五四红旗团委。从服务国家、行业和社会需求出发,以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科在U.S.News 2022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中,排名世界第48名、国内第24名,创历史新高。

四、存在问题

 18名专职辅导员中工作八年以上5人,工作三年以内3人,年龄梯次有断层。理工科背景5人,校外学历背景2人,学缘结构有待优化。

 2、受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创项目、专利申请与转化数量均有所下降,围绕其“实践性、规律性与针对性”,如何在“融”“稳”“实”上下功夫,创新工作方法有待探索。


机电工程学院2022年学生工作计划


一、严规范,健队伍

针对本科生人数多等情况,致力于开展“基础管理规范年”,传承学院“严、实、真、细”优良传统,发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风要求,扎实做好“三风五进两访”常态化工作,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强健队伍气魄。通过开展“优秀辅导员计划”“辅导员专业发展计划”,举办应知应会大比武,着力加强队伍理论水平。凝聚“五位一体”育人力量,提升文体、科技价值涵养,纵深推进三全育人。

二、强学风,善引领

将学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围绕“理论基础厚、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思维及国际化视野”育人目标,营造浓郁学习与学术氛围。完善班级提升计划、学风管理周报等有益做法,组织开展“华灿讲坛”“师说新语”等高品质互动活动,烘托学院重学术、有引领的良好风气。做大做强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等主题赛事,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综合提高学生专业学术水平及行业服务水平。

三、抓宣传,亮品牌

深耕“微观机电”全媒体矩阵,强化媒体平台内容策划、扩大舆论传播影响范围、提升媒体作品影响效力,讲好家国故事。以内容丰富的优质作品与定位精准的运营手段,牢牢把握校园文化传播主动权,做好网络思政大文章。借力工业设计专业优势,成立“机械狮”设计工作室,丰富“机械狮”品牌形象,打造机电专属符号。通过“机械狮”专题文创、动漫、视频等形式,潜心挖掘“大国工匠”精神内涵,传递新时代好声音。

四、重创新,显特色

集中精力办好创新创业教育这门“金课”,坚持“三进三融”教育理念,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项目”,研究生“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科学构建全覆盖双创体系、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支撑作用,推进前瞻性项目培育、竞赛过程化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返回页首】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2021,储建学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落实上级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学生工作平稳有序开展,获得红旗团委、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军训先进团等;1班级获省先进班集体;1人获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获全国易班优秀指导教师,1学生获全国高校百佳心理委员;1研究生党支部参与成果获教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优秀工作案例,1项目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4个项目在“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重要科技竞赛中获奖。

一、队伍建设顾全局、转观念、出成果,坚持全员育人。

学院克服专职辅导员少的困难,从大局出发按要求派出3名辅导员校内外借调,安排2名保研辅导员和4名兼职辅导员补齐人员短板。学院强调各单位积极参与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定期向各系主要负责人送达“有姓名有成绩讲问题作比较”的学生工作简报(内部),在重点工作上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学院配齐配强班主任62人,每月发布班主任工作指南,强化班主任工作过程监督,提升班主任学生工作参与度,引导班主任主动走进学生。辅导员主持参与课题研究3项,获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1项;3名辅导员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个人,4人次获得学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奖或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学生教育抓节点、重学风、保稳定,关注全程发展

学生教育关注学生全程发展,抓好网络阵地建设,易班注册率100%且月度考核前三名;《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在校报整版刊发,《大学生社会实践的"5W1H"》专题微课在教育部大学生在线等平台发布,1个微党课获省辅导员讲党史短视频大赛三等奖。

1、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根本。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突出理想信念,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发布《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开展“储百年荣光 建时代新功”主题教育,实施“十个一百”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成果展示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2、学风教育作为重点。本科生学风教育坚持“抓住两头、带动整体、重视考风”,连续8年编写《国奖获奖学生风采录》,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组织国奖学生开设“储学堂”;为学业困难学生建立“班级帮扶小组—班级导师—辅导员”三级预警帮扶体系;全院超过25%的班级达到优良学风班标准,储运1704荣获省先进班集体。研究生学风教育专注于营造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开展“储建论坛”、“院长面对面”、“国奖经验分享会”等活动,获“研究生优良学风与科学精神建设月优秀组织单位”;研究生发表论文96篇,获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优秀硕士论文2篇。

3、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学院加强心理工作站建设,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安全员(网格员)队伍,注重心理委员培养,1学生获第四届“全国高校百佳心理委员”。学院积极响应在校生心理普测,100%完成危机筛查与心理教育档案工作;坚持重点学生“一人一档”副书记定期巡检。辅导员以“五进”为抓手,主动深入学生,实现“普通学生每天有接触、重点学生每周有关注”;学院召开线上家长会6次,形成家校育人共识。

三、日常管理听指挥、重落实、成规矩,体现关爱学生

学生管理坚持关爱学生的理念,副书记带头对学生处等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做到“积极响应,责任明确,落实有音”,制定“落后工作”快速解决方案。疫情防控严格落实上级要求,两针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位于前25%;严格审批学生请销假,实时掌握学生情况,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处理和汇报。学院正逐步形成“辅导员、班主任双核心组织管理,学生骨干协调落实”的学生管理规范,强化过程管理,保证学生工作平稳运行。学院全年无学生受处分。

四、就业工作想办法、贴实际、做结合,用好各方资源

结合当前大学生“慢就业、懒就业”的现状,学院党政领导牵头成立就业工作小组,协调各单位参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困难大学生名单送达各系,副书记牵头定期逐一落实重点学生就业方案,主动调动专任教师、研究生导师和校友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2021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94.19%,完成学院拔高就业目标;2教师获得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学院获得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五、党团工作讲政治、重规范、出成果,发挥引领作用

以建强基层党支部和培养学生党员为重点抓好党建工作,吸收8名班主任成立8个本科生纵向党支部,1党支部入选首批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获得1项教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优秀工作案例和1项优秀主题党日案例;全年发展党员354人;1支部获学校先进党支部。抓好团支部“达标升级”,召开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和研究生代表大会;获得学校红旗团委;1项目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1项目获“互联网+”全国赛银奖,2项目在全国“挑战杯”“中获奖,1项目入选青少年零碳科技大展全国60强。 


2022年工作计划(要点)

 2022,储建学院学生工作将克服“人员紧张、事务繁杂、规范不全”等困难,突出“三全育人”,在扎实推进日常工作基础上,启动“学生工作规范年”建设。

一、人员配置

 1、优化辅导员分工,明确辅导员“必修课”,制定辅导员工作成果“靶向库”。

 2、进一步强化班主任工作,与辅导员共同成为学生工作“双核心”; 设立班主任管理经费和专项基金;实施班主任教育管理实践成果创建方案;探索班主任工作考核量化办法。

 3、全年以“班主任工作”为主题在全院教职工中开展每周2次的课间沙龙交流。

 4、发挥学生骨干朋辈教育管理作用,继续夯实学生管理“金字塔”模式。

二、操作规范

 1、用好“在校生管理系统”,按照“五进”工作要求,形成学生教育管理的储建方案。

 2、规范学生工作经费使用,争取各方支持,确保资金高效、合规、安全。

 3、成立大学生党建监督服务中心,抓好基层党团建设,促进学生党团骨干作用发挥。

 4、以重点学生就业方案为切入点继续完善全员、全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

 5、完善新闻宣传和信息管理工作。

三、特色培育

 1、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探索全院教职工参与的“每人一课题”思政育人实践成果培育。

 2、学生培养专题实践研究,筹备涵盖专家报告、校友反馈、企业交流、外出学习、小组研讨等多单元构成的学生工作专题研讨会。【返回页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材料学院学生工作在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的领导下,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联动、院部主体、运转高效”的运行体制机制,加强学院顶层设计,狠抓工作落实,助力学生高端发展。

一、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工作方法:用好底线思维和发展思维,守好底线、高位引领。

工作路径:思想引领是先导,日常管理是根本,平台搭建是关键,学生发展是目标。

二、落实举措

1.强化思想引领,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青春向党·奋斗强国”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百余次;举办“中国精神”主题展览、“学党史•颂党恩”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打造“扬帆论坛”、“材风言韵”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主题教育品牌活动;邀请 “连钢创新团队”和优秀校友来校做先进事迹报告会;举办第二期新时代人才班和第二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班。

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策划“党史学习·永远的丰碑”系列主题微信推文,创作“材子榜样”、“我的支教日记”等精品推文。1个项目获评2021年度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网络育人工作品牌,1个网络文化作品获评优秀网络文化原创作品,1名学生获评易班之星。

2.规范日常管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遵循“严管+厚爱”的理念,严格落实“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外出请销假制度”、“宿舍卫生安全检查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实疫情防控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出台古镇口校区导师、研究生管理规定,探索两校区学生管理运行模式。

奖助贷勤评优等各项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学生满意度高。

完善“心理健康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负责人”三级工作体系,对于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做到早发现和早处理。关心关爱心理问题学生,工作有担当不推诿。学院获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人获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3.搭建成长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组织学生参与“大创”项目,覆盖面超50%;开展金相技能大赛、金属创意美学大赛等特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数学建模等通用学科竞赛和失效分析、金相技能等专业竞赛。学生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14项,其中,1个团队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铜奖,1个团队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一等奖。

重视文化艺术团队建设,打造优秀作品。在校园文化建设“321专项计划”表演中,学院合唱队荣获一等奖、辩论队荣获总冠军、原创舞蹈节目《材韵华章》荣获一等奖、原创话剧《血沃中华—赵一曼》得到广泛认可。

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在2021年田径运动会中,学院以第四名的成绩荣获“院长杯”。在第十七届青年健身节中,学院团体总分第四名。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好开展,做好校医院志愿服务岗工作,1支暑期社会实践队获评第八届“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触摸中国”宣传奖,1人获评 “青年中国行”优秀指导教师。

4.规范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组织育人实效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党员发展,形成党员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坚持党建带团建,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举办学院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和研究生代表大会,举办第四期团校。1个党支部获评2021年先进学生党支部,1个团支部获评红旗团支部,6个团支部获评活力团支部。

5.提升精准化程度,推动高质量就业

推进“一生一策”就业指导政策,精准开展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能力,4名学生入选学校国际组织训练营,2名毕业生入选“西部计划”。2021届毕业生离校就业率为95.69%,学院获评“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人获评“学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6.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为48个本科班级配齐、配强班主任。聘任优秀校友隋永莉为校外辅导员。辅导员发表学生工作论文2篇,1项作品获评“山东高校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展示”活动二等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2项;1名班主任获评校十佳班主任,1人获评优秀青年工作者。

三、工作成效

 1.“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入师生内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学生更加明事理、顾大局,日常工作执行力强,师生关系好。

 2.学生越来越有情怀,目前有7名大学生在部队服役,4人先后入选研支团。

 3.学风班风越来越好,学业预警率处于较低水平,2021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9.45%

 4.学生有精气神,在文艺体育等各个方面表现优异,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5.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1人获评第十八届校长奖,1人获评“十大学生标兵”,1人获评“十佳团员标兵”,2人获评“思美之星”,1人获评“科技之星”。

四、存在问题

 1.全员育人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2.开展思想引领的能力有待提高,思想引领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不够。

 3.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不够,管理育人的意识较弱,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4.学生发展平台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5.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培养不到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年重点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辅导员作风建设,引导辅导员聚焦主责主业,做受学生尊敬的辅导员。加强辅导员能力建设,举办辅导员工作沙龙,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规范班主任的选拔和考核,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发挥班主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开展校外辅导员聘任工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二、强化思想引领

规范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建团100周年,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完善网络育人工作矩阵,提升网络育人质量。继续开展好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品牌活动。

三、提升管理水平

总结学院成立以来,日常管理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形成规章制度,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探索两校区管理的新思路、新路径,确保两校区平稳运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修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四、发挥第二课堂育人效能

设计高质量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升第二课堂育人效果。梳理利用好现有平台,拓展外部平台,为学生成长寻找机会。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争取在“互联网+”2023年“挑战杯”实现新的突破。

五、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进提升学生就业层次。开展企业走访和调研工作,逐步形成学院就业单位数据库,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

六、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做好“三全育人”方案的深化实施工作,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返回页首】




新能源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一年来,新能源学院学生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任务,在学工各部门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坚守学生管理底线,强化学生安全红线,抓牢学生工作生命线,认真完成两校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激发活力、提升水平

1.加强交流,全员参与,完善育人机制保障。做好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工作,10人获评“十佳百优”班主任,夯实全员育人平台,扎实推进“五进两访”、“六个一”等工作,坚持集体查宿舍、定时例会制度,确保工作落实。通过举办辅导员沙龙、青年论坛、院系工作交流等形式,提高业务能力。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做好引领、突出实效

2.夯实基础,思政为先,托举学生健康成长。重视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落实基础团务,夯实工作基础,打造“劳模带你学党史”品牌教育活动,举办“青年工作研讨会”,定期开展“团团座谈会”、团学干部交流会、学生干部大会,发布团委工作简报,邀请档案馆、武装部、学科规划处、学院教师、优秀辅导员等20余人次到学院开展宣讲,激发青年教师力量、充分发挥共青团育人功能、托举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3.抓住契机,丰富载体,凸显党建红色底色。形成副书记、组织员-辅导员-学生党建中心-学生党支部四级运行架构,建立师生党支部共建平台,促进党员全面成长。贯彻落实学党史、办实事要求,学院多举措服务古镇口校区师生,为学生办实事,解难题,事迹于学校主页被报道。联合政府、企业在古镇口校区举办“喜迎建党百年”合唱比赛,围绕学党史、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等主题开展党课教育8次,覆盖全体学生。1作品获评“山东高校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一等奖。1人获得2021年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获得优秀学生党务工作者,1支部获得“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4.宣传引领,融合创新,提升育人广度效度。以学院网站为中心,打造多媒体矩阵式网络育人平台,累计在校报发稿104篇,在新华网、人民网、中青网等29个外宣平台发布稿件500余篇。与新区广播电视台达成合作,先后三次进行主题直播活动,做好石大精神、石大故事、石大人的传播窗口,扩大学校影响力。学院获评“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薪火传媒中心获评“新闻宣传十佳学生组织”。

三、以科学管理为基石,育管结合、刚柔并举

5.完善制度,防患未然,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学院-年级-班级-宿舍-学生五级管理体制,每年级保证一名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实时掌握学生情况,加强学生事务管理。坚持“零汇报”、“实验室安全准入”、“安全卫生大检查”等做法,关注学生出入校记录、晚归记录,防患未然,全年无安全事故。建立分类筛选数据库、特殊学生档案,加强家校沟通,全面掌握学院特殊群体学生,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

6.齐抓共管,典型引领,学风建设初见成效。打造“排头兵”、“追光者”精品专栏,开展高数、大物、英语四六级等模拟考试,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发挥班主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定期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营造比赶学超的良好氛围。2021年学业警示率下降1.98%,下降率位于学校首位。1班级获评“山东省先进班集体”,1班级获“优良学风标兵班”,多名学生获省级校级各项荣誉称号。

7.院企联动,拓宽渠道,促进就业服务社会。加大校友单位走访力度、加快实习基地建设,争取更多就业岗位。认真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推介和组织。搭建与毕业班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多方发力;加强院企合作,充分发挥与山能集团等高水平企业的合作优势,打造“新能源”就业名片,改善就业环境。连续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5%,学院获评就业先进单位。

四、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协同育人、全面发展

8.全面推广,培育精品,“双创”助推成长成才。本年度大创覆盖率50%以上,以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名师有约、科技节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国奖榜样”、“名师面对面”等活动10余次,突破性地获得“互联网+”省级金奖和银奖各1项;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3项;在“杰瑞杯”研究生能源装备设计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国家级创新大赛获得奖励20余项,1人获“科技之星”。

9.培根铸魂,成风化人,文体助力全面发展。文体活动多点发力,建设古镇口校区青年之家,组建羽毛球、乒乓球、舞蹈等各类兴趣小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11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5000余人。学院荣获山东省大学生合唱艺术节三等奖,获校运会院长杯,获健身节三项冠军、两项亚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1人获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羽毛球项目亚军;4人分获山东省大学生百米定向运动二、三等奖。


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2年度新能源学院的学生工作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想教育为引领,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强化管理、服务大局,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模式,全面提高学院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1.深化思想引领,筑牢青年理想信念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秉持自我教育为主,说服教育为辅的工作思路,依托“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团聚新能源”等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2.优化组织建设,激发基层发展活力

抓住党的二十大、建团一百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坚持开展“团团座谈会”、红色研学等系列活动,加强党支部、班级和团支部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带团建、班团一体化,夯实学生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做好发展团员、推优入党、团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培养,提升学生干部的办事能力和自身素质,保证学生干部队伍向健康、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

3.细化学生管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守好学生工作红线,继续坚持学生工作例会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制度,做到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日常管理人人尽责;紧抓学生工作底线,继续完善心理预警机制,建立一人一档,定期谈心谈话,及时疏导情绪,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关爱;筑牢学生工作生命线,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课堂考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确保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

4.强化特色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年度学院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强化新能源特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强化学风建设为抓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为重点,通过管理促学风,活动创学风,奖惩正学风,考核推学风的办法,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返回页首】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持续推进“爱在海空、严在海空、多彩海空”育人行动,努力构建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符合学院发展目标定位、符合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育人体系。

一、实施“全员育人”行动,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一是提升辅导员育人本领。开展辅导员“下午茶”活动,倡导辅导员必修新生研讨课,组织每位辅导员随学生走进企业,引导辅导员胜任职业、熟悉专业、了解行业,从而更好地引领和服务学生,2名辅导员参加全国思政骨干、全省哲社骨干研修班,9人次获评校级以上荣誉。

二是挖掘多方育人资源。选优配强本科生班主任,为研究生党团配备指导教师,聘任4位合作共建专家担任课外辅导员,邀请行业HR讲授职业规划,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论坛、线上家长会,凝聚育人合力,紧紧依靠导师、教师、家长等育人力量。

二、实施“爱在海空”行动,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一是强化青春使命教育。用好疫情防控、百年党史等生动教材,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央视《开讲啦》嘉宾等走进校园,引导学生胸怀家国、心有大爱。

二是突出党建统领作用。打造“北斗党建”品牌,实施“红色先锋”计划,开展“党建+”行动,推进党团一体化,党建育人成效不断显现,1党员实践队获评青年中国行“全国百强优秀实践队”;1人获评“优秀学生党员”(全校10人),1支部获评“先进学生党支部”(全校10个),1支部案例获评学校优秀主题党日案例(全校6个)。

三是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开设初心讲堂,举办“读懂中国”“寻访百位党员”系列活动30余场,“学习强国”答题挑战赛等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关注。

四是就业融入人才培养。立足学生未来发展、学院学科布局、国家战略需求谋划就业工作,建立鼎信通讯、歌尔股份实习实践就业基地,推动就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有效联动,学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五是发挥资助育人作用。推进精准资助,将严格规范、公平公正、感恩教育贯穿资助始终,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示范引领作用,重视发展性资助育人项目,引进华测导航10万元现金捐赠。

六是网络思政融入日常,“i在海空”工作室获“优秀”结题,“初心讲堂”获评学校“优秀网络育人工作品牌”,传媒中心获评“新闻宣传十佳学生组织”。

七是抓好心理健康工作,建好心理工作站,突出心理委员等朋辈作用,常态化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人人可参、与其他工作相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3次专题研讨,学生心理普测基本100%覆盖。

八是国防教育稳步推进,建好征兵工作站,开展新生军训与国防教育,获评军训先进团,2021年夏秋季征兵2人当兵。

三、实施“严在海空”行动,推动科学规范管理

一是用好管理大数据,利用好学校在校生管理系统等,定期查看或导出学生考勤系统数据、疫情防控通数据等,坚持做好数据比对,做好特殊学生跟踪,让数据助力精准思政。

二是做实网格化管理,本科生、研究生分类做好四级网格管理,选拔优秀党员、学生骨干等担任网格员,建立上下联动快速响应机制,从严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实行“两室”安全卫生巡检、抽检、全检制度,全院全年安全平稳运行。

三是做好预防性培训,承办全校“无诈校园”创建活动,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邀请黄岛区交警大队开展交通安全培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四是严抓好学风建设,推动建立特色学业辅导体系,实施成长领航计划,突出任课教师育人作用,印制《学业警示学生跟踪帮扶手册》,狠抓日常考勤与考风考纪。学院预警人次少、优良率高,70%班级达到优良学风班标准,1班级获评“优良学风标兵班”,1研究室集体获评“科学精神与优良学风先进集体”,获评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优秀组织单位”,学院作为典型代表分享学风建设经验,学风建设走在全校前列。

四、实施“多彩海空”行动,多措并举服务学生成长

一是筑牢群团组织阵地。多措并举凝聚青年,1支部获评学校团支部风采大赛二等奖,2支部通过红旗支部中期考核,1支部获评红旗团支部。学生会、研究生会、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不断提升,学院团委获评2020年度学校“红旗团委”。

二是探索一课二课融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效联动,二课突出“教育性、群众性”,彰显“时代特征、专业特色”,原创舞蹈《逐梦深蓝》获全校一等奖、最佳创作奖,学院辩论队获学校甲级辩论赛亚军,文明交通服务队获评学校“公益之星”。

三是双创工作实现新突破。学院在省“互联网+”大赛中获省级奖励7项,获奖总数位列全校第一;2项目获评“挑战杯”山东省竞赛特等奖,均入围国赛(全校4项)。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2022年学生工作计划

一是实施思想铸魂行动。围绕建团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融媒体平台建设,打造“海空青年说”等精品项目;开设“成长对话课”,邀请知名专家、杰出校友等做客“初心讲堂”。

二是实施强基健体行动。夯实学生教育管理基础,制定实施学生干部选拔任用退出办法,选优配强基层学生组织骨干,实施学生干部“领航鲸”计划、学生班级创优行动。做好古镇口共青团工作组织体系,建设青年之家。

三是实施就业攻坚行动。探索基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就业市场布局,推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融合联动,推动重点单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学生就业能力融入专业建设,推行各专业就业“红”“黄”牌制度。

四是实施党建创优行动。优化本科生支部设置方式,辅导员编入学生支部、担任支部书记,进一步发挥党建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党建+”育人模式,建立党员、积极分子办实事长效机制。实施“特色创优”计划,推动党建工作品牌创建落地落实。

五是实施品牌建设行动。围绕十大育人体系,聚焦育人工作成效,探索建立基于学院特色的学生工作品牌,建设好“WE享”“北斗党建”等现有品牌,构建海空学工品牌群。

六是实施卓越远航行动。实施学风建设“十个一”计划,构建全覆盖、全程化学业辅导体系,提升学生发展竞争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发挥“五位一体”共建优势,推动教授委员会深度参与双创,提升创新能力、助推学生卓越发展。推进多彩海空行动,提升综合素质、助推学生可持续发展。【返回页首】





聚焦规范、协同,聚力树人、育才

提升基层学生工作治理能力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控制学院学生工作继续坚持党建统领,聚焦立德树人,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提高树人、育才能力。

一、强化育人力量协同,构筑同心、多维育人矩阵

1.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核心,调结构、重培养、促发展。

现有专职在岗辅导员4人,坚持分层次、个性化培养,全年参加培训交流20余人次,发表论文2篇,获思政类荣誉5项,成果奖2项,获批校基层团建项目2项,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项。

2.以班主任作用发挥为重点,全覆盖、全过程、展优势。

配齐配强专职班主任队伍,落实聘任、考核要求。以学生助理班主任为补充,保证对学生教育的多层次覆盖和无缝隙衔接。周兰娟获评校“十佳班主任”。

3.以学生榜样引领为路径,树典型、压责任、强作风。

分年级,分类别设置“朋辈导师”,通过“启航课堂”、“研途先锋”等载体,发挥优秀榜样的激励引领作用。2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2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1人获“十大学生标兵”,2人获评“研究生学术十杰”,1人获评“2021年度西海岸新区最美大学生”

4.以家校合作为路径,沟通畅、联系紧、共发力

常态化开展实地、网络、电话等形式家访,优化家校沟通路径,召开6次线上家长会,将学生管理教育等普遍性问题进行充分沟通、研讨,电话家访200余次,针对特殊群体情况逐一沟通,有效降低学生安全隐患。

二、强化育人措施协同,打造人本、健康育人生态

1.下好疫情防控先手棋,日常管理有规范、有成效。

将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扎牢、织密安全管理网络。摸清学生底数,加强特殊群体帮扶。实施“博雅居舍”宿舍文化建设工程,以优良舍风带动优良学风。

2.筑牢思想引领主阵地,思政教育有温度、有广度。

线上制作“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顾建党100年来百位杰出人物共计100期专题党课和“追忆光辉历程,喜迎建党百年”—100个红色教育基地走访专题团课,线下开展红色名篇诵读比赛等活动,线上线下融合互补,实现全方位思想引领。学院团委获评红旗团委,青春信控获评获评微博之星,石控隧道直播工作室考核优秀,“四史”故事讲述比赛获一等奖,1人获评“石大好网民”。

3.夯实学风建设强基础,学生发展有底气、有潜力。

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基础地位,贯彻“辅导员引导、任课教师辅导、家长督促、朋辈帮扶”的“四位一体”学业帮扶体系不断线,重视考风考纪教育和研究生学术道德、科学精神培育。3个班级获评校“先进班集体”,3个班级获评校“优良学风班”,1个研究生工作室获评研究生科学精神与优良学风先进集体。

4.坚守资优助困好传统,学生成才有激励、有保障。

开展“阳光资助”、精准资助,举办各类宣讲和主题教育40余次,保证学生知政策、懂政策,教育学生自立担当、感恩奉献。全年工作零投诉,材料报送零差错。

5.把握心理健康新形势,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干预。

建立三段式心理健康筛查模式,加强心理健康动态监测,精准掌控学生心理状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10余场,建立“星空心理”公众号,举办快乐班级风采大赛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6.用好就业指导工具箱,提升学生行动力、竞争力。

进一步深化“出口导向型”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建设,连续14年开展“就业吉尼斯”活动。实施精准化就业,重点学生“一人一策”,促进人职精准匹配。对重点单位开展“分行业、分地区、分层次、分需求”调研,实地走访比亚迪等企业10余家,接待中国重汽等30余家企业来访。

三、强化育人平台协同,搭建特色、高效育人载体

1.以党团建设平台为龙头,提高示范性和引领力。

坚持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以“六个规范提升”、“一不四合格”为基准,加强对青年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以“四诺”党员教育体系为核心,加强党员培养考核。基层团组织常规工作达标率100%,团支部“对标定级”全部达标,获评“红旗团支部”1个,“活力团支部”4个。获评优秀学生党员1人,先进学生党支部1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研究生党支部优秀组织生活案例1项,1人获评“十佳团员标兵”。

2.以社会实践平台为抓手,增进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院组织77支社会实践队共263人赴全国各地进行社会实践。其中“古风遗蕴”实践队为边疆青少年们带去科创教育等课程,引导青少年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活动累计报道超过200篇,引起广泛关注。

3.以文体活动平台为窗口,提高感染力和影响力。

开展“筑梦青春、智控未来”2021级迎新晚会等大型文体类活动20余项,参与组织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重大文艺活动,获2020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在学校321专项计划中,原创话剧获全校一等奖,合唱比赛、舞蹈大赛获全校二等奖。

4.以创新创业平台为特色,提高凝聚力和发展力。

创新创业工作组织有序,体系成熟。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15项(国家级36项),“新星计划”已开展四期,共招收来自6个学院110名本科生加入学院优秀青年教师课题组开展科研训练。学院在“三大赛”校赛、“思创赛”中指标完成率名列全校前茅。大创新增校级立项率,省级和国家级项目立项比例位全校前列,1个项目获评国创年会“我最喜爱的项目”(全校唯一)。“三大赛”方面,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1项(其中获主赛道国家级金奖一项,实现学院“三大赛”金奖突破),获奖数量、获奖质量位全校前列。

四、存在的问题

 1.队伍建设方面,辅导员数量有待充实,结构有待优化。

 2.学生就业方面,学生就业主动性有待充分激发,升学率、就业率有待提高,学生就业结构有待优化。


控制学院2022年学生工作计划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摸清学生底数,狠抓日常管理,确保学生安全稳定;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推进本研一体学生党支部特色工作建设;严抓学风建设,优良学风班级达标率进一步提高;强化队伍建设,提高育人合力,配齐配强班主任队伍,提高家校联动成效;充分发挥双创工作突出成绩的带动作用,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开展精准化就业指导和服务,确保2022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3%以上。【返回页首】




传承创新,追求卓越,为特色化示范性

软件学院建设贡献学工力量

 ——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组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学院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紧跟新形势,对标新要求,贯彻新理念,着力新发展,多措并举、多维联动,强化担当、积极作为,确保学院学生工作平稳有序、持续发展。

一、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突出“三建三推动”,力争做活做实做强

(一)聚力构建“三全育人”,推动学生工作活起来。一是守正创新,强化学生思政教育。发挥学院党政领导的示范引领作用,策划开学典礼活动,邀请庞善臣院长和宫法明书记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党课。加强和改进学生组织建设,成功召开学院学生代表大会和研究生代表大会。抓好新生入学教育,策划开展“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与“2021级新生迎新晚会”。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开展党史人人讲、红色电影分享会等活动。强化文化氛围营造,策划以石油精神为主题的原创舞蹈《炙热的心》,举行青年健身节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二是榜样引领,注重先进典型培育选树。1人获评学校最高荣誉第18届“校长奖”,1人获评学校“十大学生标兵”,1人获评学校“十佳团员标兵”,1人获评学校“科技之星”,1人获评研究生学术十杰提名奖。 2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2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荣誉称号。6个团支部获评“活力团支部”,1个班级获评学校优良学风标兵班,4个班级获评学校先进班集体。三是凝聚合力,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以辅导员队伍为基本点,构建“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导师”四位一体育人机制。坚持辅导员工作每周总结交流及下周计划部署,策划召开“院长面对面”学生工作座谈会,开展班主任考核评比,配合软件工程专业教育部认证等工作。郑一获评学校“优秀辅导员”、学校“优秀学生党务工作者”;王芳获评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游应红、马少龙获评学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教师宋继志获评学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教师李昕获评学校“十佳班主任”,6名教师获评学校“百优班主任”。

(二)着力搭建“平台抓手”,推动学生工作实起来。一是坚守根本,狠抓学院学风建设。开展“研途有你”活动,邀请学院导师讲解考研政策,组织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开展经验交流。宣传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及申请学校经验,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策划开展学院“学业奋进班”暨“朋辈学业计划”主题活动,确保每个学生不掉队,营造“比学赶帮超”的优良学风。二是落实落细,严抓学生日常管理。压实安全网格责任制,认真开展安全教育与案例警示教育。扎实做好“五进两访”与“六个一”工作,开展团体辅导20余次,开展“互联网+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宿舍阵地、暖心我家”等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四级心理预警网络,有效防范危机事件发生,妥善处置2起学生危机事件。严格落实学生资助政策要求,组织评议各类奖助学金212万余元。三是优化机制,增强“党团班舍”工作。依托研究团队和课题项目,将研究生党支部全部调整为纵向党支部。全年发展150名学生党员,培养483名入党积极分子,做到发展党员材料一阶段一检查。进一步整合“三会两制一课”、团日活动、第二课堂等内容,提升共青团工作内涵建设。策划开展“一班一案”建设,制定班级公约与量化积分制度。加强公寓文化建设,签订《宿舍安全文明公约》。加强学生干部日常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担当奉献的学生干部队伍。

(三)全力创建“品牌亮点”,推动学生工作强起来。一是奋勇争先,竞赛活动亮点纷呈。由庞善臣教授等指导的项目勇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全校3项)。由张千副教授指导的大创项目入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全校3项)。本科生赵一鸣、张云靖、张宇翔获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全校2项)。学院学生100%参与双创活动,本年度获评省级以上奖项共计128项。学院获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全校3个)。二是依托专业,推动日常管理信息化。针对学校经常需对近3万名学生进行全面排查随访的常态化防控要求,在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指导下,结合学院试点,以吴树晖、程元烁等2018级学生为主,4次升级学校防控软件,在数据筛查、信息统计等时间方面,由原来的2-3小时缩短到目前的3分钟以内,促进常态化防控更加精准高效。三是多措并举,提高学生升学与就业质量。2021届毕业生离校就业率是95.02%,其中本科生升学率39.51%,研究生升学率9.68%。策划开展202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建立六色就业动态监测数据库,“一人一策”分类帮扶,有序推进。其中,58名学生100%保研至全国双一流高校,多名学生签约今日头条、腾讯等IT头部企业,并有学生签约新疆油田、胜利油田等能源单位。

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学生整体与学生个体的角度分析

从整体上看,学院转专业学生问题突出。目前在读的转专业学生为111名,总得来说,转入学生具有数量大、来源广、时间跨度长、居住分散、普遍个性较强的特点。在日常教育管理方面,与原专业学生相比难度更大。

从个体上看,特殊群体学生情况复杂。尤其是个别学生存在重大身心疾病,有的关联某些小众圈子,问题存在激化或扩大化的隐患,是重要的风险防控点。

三、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坚持“五抓五重”,打造“五大品牌”

(一)抓队伍、重发展,打造“引领带动型”辅导员队伍品牌。积极促进辅导员队伍从事务型向引领型的转变,以辅导员的发展进步带动全体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抓党建、重服务,打造“红色计E”党建服务中心品牌。推进学生横向支部和纵向支部建设,强化制度化规范化,打造示范性“样板支部”。

(三)抓思想、重引领,打造“石光计E”融媒体中心品牌。强化思想引领,以榜样师生为核心强化内容策划,以网络思政为牵引,营造“三全育人”格局。

(四)抓规范、重常态,打造“E起前行”学业奋进班品牌。坚持把学风建设融入学院日常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切实筑牢安全管理底线,持续夯实学院学风建设。

(五)抓创新、重提升,打造“成长计E”系列助推活动品牌。继续做大做强“互联网+”等双创竞赛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教育,确保学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返回页首】




理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及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理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顶层规划、统筹联动、院部主体、运转高效”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全面助力学生成长。

一、凝聚一股力量

打造三支队伍,聚力助推学生。创新“1+1+1+N”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打造“专职+保研+兼职+辅导员助理”的学生工作队伍;构建“班主任+导师+大舍长”三级教师梯队,实现对班级、宿舍、学生全方位指导;选拔“朋辈指导+”队伍,将榜样力量植入新生教育。组织参加“理·力量”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等校内外培训57人次。1案例获评山东省2020年高校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1人获评校优秀辅导员,1人成长为学院副书记;12人次获评校级及以上荣誉。

二、聚焦两个关键

聚焦学生教育,擦亮学生成长底色。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理·信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涌现出山东省先进班集体、青岛市百名优秀大学生、学术十杰、十大团员标兵等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吴彦达作为本科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讲话,这也是我院近四年第三次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构建学院融媒体中心,筑牢意识形态教育,线上线下打造“理·阵地”。学院获评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理绘石大”获评“校园好网民”、“最具活力奖”等。

聚焦学生管理,守好学生成长“底线”。严抓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确保每日上报及时准确;执行“宿舍长-安全委员-辅导员-副书记”四级零汇报制度,发现并妥善处置心理问题学生5人;落实学生100%安装反诈骗APP;建立周覆盖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制度,学校宿舍卫生抽查结果位列全校第三;成立“理·守护”团队,开设“理·守护”线上安全主题教育课堂12期;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筑牢三个阵地

筑牢学风建设阵地,守住“生命线”。成立学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学风督查小组,汇编学风建设简报,实施“四维度”学风建设机制;创新“三星”特色型宿舍立项,开展班主任论坛;做好诚信考试教育;开展“光耀石大”“名师有约”等活动30余期;开设励志勤学班第5期,补回学分124.539人中7人解除二、三级学业预警。1人获评“学术十杰”、2人获提名;1班级获评优良学风标兵班,18个班级获评校级先进班集体、红旗团支部等荣誉。

筑牢资助育人阵地,描绘“希望线”。建立“学院-年级-班级-宿舍”四级资助工作体系,创新五步工作法,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摸排和认定结果精准化;成立学生事务中心,全年累计评选发放本科生各类奖助学金290余万元,覆盖学生1267人次。1人荣登《人民日报》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全校唯一);学院连续获评“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优秀组织单位。

筑牢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不越“红线”。提高5支队伍的心理问题发现识别能力,全年及时发现干预抑郁症学生15人次;构建“七位一体”心理问题学生反馈机制,严格执行周汇报、零汇报,宿舍日志制度;组织学生100%完成心理普测,打造宿舍区“倾听角”;设计“理·阳光”全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实施“三一”目标书,发挥宿舍心理育人阵地作用,学院获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四、立足两个中心

以党建为中心,引导学生实现真价值。制定“七个一”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清单”,打造互动性“红色课堂”,邀请专家讲述“红色故事”,师生党支部结对参观红色纪念馆;落实院领导和支部书记讲党课全覆盖;学生党员广泛参与新生领航、后进帮扶、宿舍阵地建设;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54项;开展党员材料审查540人次,抽查310人次,保证党员发展质量。学院获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党支部、优秀主题党日案例各1项,获评优秀组织生活案例2项。

以共青团为引领,助推学生实现真发展。顺利召开学院第二届学代会、研代会,举办学院2021年团校、第三期“领航计划”学生骨干培训班;1支部通过红旗团支部期中考核;1学生入选青年大学习领学人(全校第一位)。321专项中,学院原创舞蹈《理绘青春》获评一等奖,合唱《天耀中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青春歌会中荣获一等奖;创新“四有四重”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模式,新增2个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基地;打造基于大数据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双创工作的参与度、产出率。

五、打通最后一公里

做好就业指导,让就业更充分。依托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实行一年级参观、二年级实践、三年级实习的体验式就业教育;组织“理·视野”系列活动,召开线上家长会,破解“二战”、考编考公难题;组织“专业系+学工”就业研讨会,引导全员参与就业;承办胶东经济圈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1学生获大赛一等奖;实施《理学院学生就业奖励办法(试行)》,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2%,学院获评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第二部分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学院学工团队整体年轻化,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能力、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应急处突的能力亟待提高。22年将继续开展“理·力量”系列培训,开展班主任论坛,用好班主任队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学工团队。

二是继续打造“∑”特色育人品牌。22年学院将在“顶层规划、统筹联动、院部主体、运转高效”学生工作管理体系顶层设计下,继续补充完善“理·力量、理·信仰、理·视野、理·规划、理·青年”等9大特色育人平台,坚持有教无类,坚持务求实效,聚力学生高端发展。

三是继续筑牢底线、生命线和红线。深入实施“五进”工作,开展“一口清”熟悉度大赛,开展“理·守护”系列活动,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夯实“四维度”学风机制,工作重心由欠学分学生转化转变为预防学生欠学分,继续开展励志勤学班,降低预警率;开展班主任、宿舍长和心理委员培训,增强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学生的能力。

四是继续推进“我请导员来做客”。办公室等场所与学生谈话效果不佳,21年将谈话转移到学生的主场—宿舍。探索七段式工作法:充分收集信息、增加预约环节、精心挑选礼物、了解价值观念、知晓学生诉求、融入“无声”教育、持续跟踪关注。已在90多个宿舍展开,参与学生500余人,开展活动后的宿舍累计补回256.5个学分;学校卫生检查优良率大幅度提高;涌现出以《石大“数学三剑客”》为代表多个集体保研、成功考研的宿舍等。【返回页首】




经济管理学院2021年度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经济管理学院围绕“加强党建育人核心作用、夯实学风建设基础地位、优化第二课堂引领质量、突出就业工程育人实效”等重点,有序推进院部主体学生工作机制建设。

学院获评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新闻宣传先进集体、易班建设优秀单位;学工队伍获评校优秀辅导员、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校十佳班主任等荣誉;学生第一作者获得包括国际赛事全球最高奖、国内赛事冠亚军在内的高水平双创成果奖励20余项;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5人获评校长奖、十大学生标兵、十佳团员标兵、新区最美大学生、新区最美志愿者等竞争性荣誉奖励。

一、队伍建设

优化配置,凝聚合力。按照“师本研、家校企”一体化建设思路,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配齐班主任队伍(高级职称比例超80%),增聘朋辈导师、校外辅导员19名。建立三力协同制度,建设“院长书记接待日”“高层次人才面对面”“青年师生茶话会”等育人平台,凝聚“六位一体”育人合力。

聚焦主责,提升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案例研讨式内训12场,组织参加培训30余人次,辅导员主持或参与课题10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学工队伍获评校优秀辅导员、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校十佳班主任等荣誉。

二、学生教育

日常教育全覆盖、树品牌。按照“党班团一体化”模式开展全覆盖日常教育,壮大“经萃”“经英”“经禧”“经彩”“经鸿”等品牌载体。实施“三个一百”工程,依托百个党团组织,打造百项精品活动,读懂百年伟大征程。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陶付文等企事业单位专家开设能源行业与地方发展主题思政课14场。在团中央主办的红色文化传承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

网络思政强特色、重质量。按照“走心入脑促成长”理念,巩固“一班一网三微+QQ公众号”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学院获评新闻宣传先进集体、以第一名成绩获评“易班建设优秀单位”,1作品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展示活动中获优秀奖。

三、学生管理

坚持底线思维,树立工作内外、学校内外和线上线下的全维度安全观。实施“副书记—辅导员—班长、团学骨干—全体学生”四级联动管理机制,重大节点确保全时全员在岗,实现日常管理六个百分百全覆盖。

坚持系统思维,细化流程管理、闭环管理,营造有序育人环境。实行特殊群体建档立卡管理,推进关口前移、端点下移,构建“事前预防—重点关注—多点识别”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响应—协同决策—全员联动”的应急机制。识别、应对各类突发情况20余起,举办防骗反诈情景剧大赛,受到市公安局重点支持肯定。

四、学风建设

因材施教,筑牢班风学风。搭建“乐学—引领”“勤学—养成”“励学—动力”“助学—帮扶”“优学—发展”五大平台,开展学涯规划与诚信教育11场、周末小课堂60余次,组建帮扶小组205个,齐抓共管补齐学风建设短板。

分类指导,加强发展引领。实现本科生优良学风宣讲全覆盖,开展五大课堂专题指导活动26场;开展研究生科研素养、学术道德主题活动30余场。人均欠学分数连续4年下降,学业警示人数同比下降17%,先进班集体达标率为88%1个班获评优良学风标兵班,学院获评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风建设月“优秀组织单位”。

五、学生资助

规范落实基础性资助工作。开展资助政策宣讲6场、精准认定经济困难学生并全覆盖资助,规范推进勤工俭学、贷款代偿,规范透明完成各类奖助工作,全年零投诉。

精细开展发展性资助工作。加强困难学生人文关怀,邀请学院领导共同参与困难学生家访2次,学院个别资助困难学生5人次。组建“星光宣讲团”,开展资助育人主题活动4期,倡导感恩自强、建功成才的文化氛围,1个项目通过学校“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验收。

六、心理健康教育

坚持心理育人的价值导向。将思政教育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过程,推出5大类14项系列教育活动,塑造达观向上的价值主张。

坚守心理健康的底线红线。构建“四级响应三段干预式”心理健康预警与处置工作机制,完成骨干业务培训,开展重点约谈300余人次、家访65次,处置心理危机37例,转介13例。学院获评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

七、学生就业

深化就业价值引领。落实“思政+”全程化生涯教育及国际化教育体系,持续开展技能培养与就业价值引领。新建实习基地5家,开展教育指导活动30余场,组织申报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2项。

打好就业攻坚战。2021届就业工作完成目标任务,升学率再创历史新高,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为近5年新高,4名学生入选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取得新突破。学院获评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八、学生党建

优化党建育人格局。优化支部管理运行机制,推进本研一体抓党建、师生结对促“双创”。启动党员“责任田”工程,明确责任划分、过程管理、述责考核工作框架,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实处、贯穿日常。1个支部获评“先进学生党支部”,1人获评“优秀学生党员”。

增强党员教育实效。完善“四行五微”学生党员立体化教育阵地,引导党员学思想、亮身份、办实事,打造情境沉浸式、学做衔接式党员教育载体。2件教育实践作品获评山东省“挑战杯”红色专项赛一等奖,“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等5个活动受到“学习强国”报道。

九、共青团工作

深化改革,培育标杆。持续深化组织活力提升工程,2个团支部获批“红旗团支部”立项(全校最多)。继续实施团学骨干“头雁计划”,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5人获评校长奖、十大学生标兵、十佳团员标兵、新区最美大学生、新区最美志愿者等竞争性荣誉奖励。

强化质量,服务大局。继续深化第二课堂育人质量建设,组织学生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球最高奖(我校首次)、企业共享财务大赛全国冠军、企业经营沙盘大赛全国亚军等高水平奖励20余项,取得学院历史性突破;组织学生主持、参与“三大赛”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37项(国金3项),为学校历史性突破做出贡献;1个团队获评全国百强实践队,2个团队获评山东省优秀实践队;协办电商营销赛为科左后旗带销近30万元;本科生作为核心成员获得全国大艺展一等奖。

十、2022年重点工作

当前,经管学院学生工作面临一些困难和风险。从短期来看,学生管理存在多点化分布、个性化突出、结构化转变的问题,院部主体的本研一体化学生管理机制急需优化改进,以避免失位、缺位风险;从中长期来看,学院办学理念正发生重大调整,“高质量”成为发展主题,院部主体的教育、服务机制急需升级晋位,以规避失速、失能风险。综上,经管学院2022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实施队伍素质能力质量工程建设。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将学工队伍素质能力提升模式由个人兴趣发展型转为组织定向培育型,着重增强政策学习、调研调查、把握本质、研究实践等工作本领,强化政治担当、优化职业形象,匹配高质量发展要求。

完善管理育人制度全流程建设。系统梳理学院管理制度设置、保障、落实、监督情况,兼顾底线与发展,修订补足管理制度细则,完善制度落实规范,健全制度保障监督机制,确保管理育人实效。

强化教育服务品牌化载体建设。按照“顺应国家行业发展趋势、符合学科专业建设要求、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标准,立足实际、对标一流、面向未来,继续深度融入育人大局,培育一批小而精、覆盖广、传承好、实效优的品牌化工作载体,凸显教育服务特色。【返回页首】




外国语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外国语学院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依靠学生”的工作理念,全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学院现有学生798人,2名专职和1名保研辅导员,聘任6名兼职,实行“年级双辅导员师徒制”,选聘20名教师担任班主任。8人次获十佳百优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校级荣誉。1人为党史学习教育辅导员宣讲团成员。1作品获评“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展示”三等奖。

一、聚焦主责主业,教育引领思想

(一)坚持系统思维,推进党建规范化

加强学生党支部“六个规范提升”,规范发展党员“五阶段”教育体系,推进学院党委“四个一”工程,开展“入党启蒙教育”。现有学生党员244人,学生党支部5个;发展学生党员140人(少数民族10人),入党积极分子61人。1人获评校优秀学生党员,1支部获评校示范党支部。

(二)聚焦思想引领,保驾护航促成长

党校团校双管齐下,依托“青马工程”“头雁计划”等开展专题学习,青年大学习完成率100%。获评校级红旗团支部1个,活力团支部3个,1人入选山东省青马班(全校仅2人)。

聚焦网络思政,通过“外院e说”“外院心声”、易班等发布思政类文章300余篇,总浏览量11+。“语e工作室”顺利结题,传媒中心获评“新闻宣传十佳学生组织”,1人获省级以上新闻宣传奖励,1人获评校优秀学生记者,1人获评新闻宣传优秀学生干部,6人获评新闻宣传先进个人。

(三)扎实新生教育,助力启航新征程

院长“开学第一课”网络点击量5+,通过班主任座谈、“大学长”交流等形式增强专业认同感。新生代表王欣月在学校开学典礼发言。军训工作荣获“先进团”“先进连”,5人获评军训优秀学生,2人分获军训征文比赛二、三等奖。4人参军入伍。

二、构建标准体系,管理引导行为

(一)规范日常管理,构建安全“防护墙”

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率95%。重视宿舍安全卫生管理,做好电动车安全摸排,每周宿舍集中检查1次,在年级内通报并和考核挂钩。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加强教育引导。

(二)严抓学风建设,多维发力争先进

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大学长“进课堂”制度,帮扶学业困难、学分预警学生,提供专门考研自习室,召开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保研学生经验分享等,全年无违反考试纪律行为。本科班级优良学风达标率100%,先进班集体达标率93.33%,优良率77.65%,及格率98.21%,均居全校第一。2班级分获评优良学风标兵班和评优良学风班,3班级获评先进班集体。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经验在校优良学风建设网典型宣传。

(三)规范评定标准,资助育人激奋进

全面进行政策宣讲,完成本科生贫困生认定132人,完成国家奖学金7人、国家助学金132人、学校奖学金206人次、企事业奖助学金10人次等各项奖助学金评定。为4名新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补助,为1名突发交通事故学生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四)推进联防联控,心理教育护健康

建立四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邀请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培训师生并加入学院舍长群,辅导员全员参与唐海波教授培训,开展“辅导员危机处理”学习10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重点关注学生占比0.88%。获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人获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学生骨干。1人获第十届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3人获三等奖。

三、专业塑造本领,育人思路体系化

(一)打造品牌活动,融合二课强基础

面向全校举办22期“石大外语角”,共15000余人参加。承办第二届“用外语讲中国故事”山东赛区复选赛,主办英语主持人风采大赛和外语角擂主争霸赛。在“石大外语角”推出“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青岛与五四运动”等主题,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新华网、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

(二)激励创新创业,实践参与拓素质

扎实推进双创育人工作,开展科技节8场卫星活动,邀请6位创业者分享经验。1项目入围“挑战杯”国赛终审决赛,2项目获第七届“互联网+”省赛银奖,1项目获“挑战杯”省赛一等奖,3项目获校赛一等奖。

(三)推进社会实践,丈量山河报家国

持续推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组建53支实践队,1支教队获评校优秀实践队。2人入选研究生支教团,1人获评“公益之星”,1人获评五星级志愿者,90人次参加涉外志愿服务。学院实践活动受到各级媒体报道506篇,在中青网发表新闻20篇。学院“云梦小屋”项目被央视朝闻天下等5家媒体报道。

四、服务助推发展,生涯指导精细化

(一)组织推进实习实践工作,全面提升学生职场力

实施就业价值引领工程,推行全程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举办“职场青年说”“校友面对面”共7场,“生涯教育第一课”2场。6名硕士在国际组织实习。加强职业规划能力、求职技能等训练,完善岗位信息精准推送,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二)开展就业重点帮扶工作,稳步提升学院就业率

对家庭困难、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做实就业台账,动态管理,做到学生底数清、就业需求清、帮扶举措清、求职进展清。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81.12%,升学率41.74%,本科生教育满意度调查中4项核心满意度指标由2020届的全校倒数第一跃居正数第一。



外国语学院2022年学生工作计划

学院以“建设一流学工队伍,服务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落实“顶层设计、统筹联动、院部主体、运转高效”,形成具有外院特色的学生工作机制。

一、推进一体建设,激发潜在动力

加强学生党建,高质量发展学生党员,落实团学改革,促党团学一体化建设,至少获得校级优秀党支部1个,校级及以上红旗/活力团支部3个。

二、狠抓两风建设,优化育人体系

强抓学风建设,严肃考风考纪,充分利用学分预警体系,引入专业教师力量,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精准帮扶,发挥思政教育引领作用。

三、强化三个抓手,提升培养质量

以考研率、保研率、就业率为抓手,强化就业价值引领,提升就业质量,走访重点企业,推荐学生实习实践,保证学生就业率较前三年均值增加5%以上。

四、构建四级梯队,增强服务意识

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大学长和学生干部四级梯队,将辅导员“金色智慧”培训品牌打造成校级以上品牌。巩固大学长队伍建设成果,打造成校级以上学生干部培养品牌。

五、打造五维品牌,培育时代新人

打造“德智体美劳”五维品牌,在新生开学典礼中立德树人,在师生联欢会中智引未来,在体育运动会中强健体魄,在团支部风采展中和谐共美,在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中劳有所得。【返回页首】




文法学院2021年度学生工作总结

 2021年,文法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想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院部主体”能动性,“明方向、守底线、强特色、稳发展”,不断强化公转意识,增强自转本领,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思路、措施与成效

1.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价值引领,网络思政成效显著。落实辅导员“五进两访”和“六个一”工程,实现学生谈心谈话和重点学生家访全覆盖。加强辅导员、班主任、朋辈导师队伍建设,学工队伍获评校优秀教师等荣誉7人次。扎实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打造“易班+党史教育”网络育人工作品牌,组织“青春之歌”红色快闪等教育活动42次,使党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结合专业特点,承办学校宪法宣传周和禁毒宣传系列活动,组建“闻法宣讲团”;加强学生支部规范化建设,构建党员发展标准化体系。调整设立7个纵向党支部,接收预备党员142人,转正38人,完成组织关系转接69人。1支部获批建设学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活动获评优秀主题党日案例,1人获评优秀学生党员,74位学生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及抗洪志愿服务。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助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学院传媒中心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新闻宣传十佳学生组织”;青听网络文化工作室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优秀”;制作献礼建党百年《星辰大海》、资助育人《光明》、反诈宣传《你的答案》MV作品3部;学院获评“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易班建设优秀单位”;1作品获评“十佳新闻作品”;30人获得省级及校级宣传表彰。

2.严格日常管理,加强学风建设,优秀榜样不断涌现。加强疫情防控警示教育,严格学生请销假及返校审批制度,及时全面掌握学生行程和健康信息;坚持“四全、四早、八个到位”,强化心理问题学生摸排,加强家校联动,完善“一人一档一策”,保障学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1人,评选发放奖助学金近百万元,保障学生安心完成学业;加强到课情况核查通报,召开学分预警学生座谈会,推行“携手并进”计划,邀请优秀校友、学长分享经验,着力打造优良学风。学生全年无受处分情况,88%本科班级达到优良学风班标准。6个班级获评省级、校级先进班集体,学校优良学风标兵班,优良学风班等集体荣誉;拔尖学生不断涌现,1人任山东省学联执行主席兼校学生会主席,获评青岛市“百优大学生”;2人入选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3人获评“十大团员标兵”、“学术十杰”提名奖及“思美之星”;3人参加国际组织实习;6人参加西部支教;3人携笔从戎、报效国防。

3.构建三种模式,着力两个提升,学生就业进步明显。构建就业指导“立体化”模式,学院主体、系室同步、家校联动、校友助航,共同构建就业指导综合体;探索生涯教育“全程化”模式,大一大二建立成长手册明晰发展目标,大三针对就业升学意向分类指导,大四开展一对一就业建议及指导;贯彻就业服务“精准化”模式,为意向考研者举办保研考研分享会4场,为意向就业者举办“职友在线”交流活动9场,推送“就业信息一周速递”30余期,就业简报8期,并持续开展“简历一对一指导”,助力学生就业。同时,推进求职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实训和挂职锻炼,联合校外企业举办各类培训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推动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计划,积极鼓励学生国内升学、出境留学和参军入伍。2人代表学校参赛并获胶东经济圈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相比上一年度提升13%,顺利完成既定任务和拔高目标,获评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4.聚焦思想引领,强化组织建设,第二课堂精彩纷呈。坚持关键节点与常态化教育相结合,开展“青年大学习”及主题团日活动160余次;组织青马基础班和学院团校,开展“头雁计划”学生干部培训,成功召开第二届学代会和研代会;8个团支部获评红旗团支部或获红旗、活力团支部立项;重点打造法治文化季、传统文化季和音乐文化季三大平台,第二课堂精彩纷呈。省“学宪法、讲宪法”比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音乐舞蹈专业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321专项舞蹈《追光》、合唱《爱永在》均获一等奖,原创话剧《邓恩铭》获二等奖;1人获校园歌手大赛第一名;女子足球队荣获健身节女足比赛冠军;2项作品分获“挑战杯”省赛红色专项一等奖和“互联网+”省赛银奖,挂牌成立民非组织1家;社会实践获评四星级实践队1支,三星级实践队2支。“青春向党,扶贫科左”扶贫直播带货活动人均销售额全校第一。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辅导员队伍较为薄弱。文法学院本研学生共计1006人,目前仅有一线专职辅导员2人(1人即将休产假),保研辅导员1人。学生教育管理力量非常薄弱,辅导员队伍亟待补充。

2.学生就业工作困难重重。文法学院“女生多,需求散,推免低,就业慢”的专业特点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尤其受疫情影响,考研二战和考公考编二战人数继续攀升,加上音乐学缺乏可列入统计的有效就业岗位,就业压力依然巨大。

3.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复杂严峻。受家庭及社会环境影响,低年级尤其是2021级学生中心理问题情况较为显著,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干预的情况较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容半点疏忽。

三、2022年工作计划

文法学院2022年学生工作重点:

一是尽快补充专职辅导员力量,抓好兼职辅导员选育,严格落实辅导员“五进”工作要求,建设一只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教学互融,形成全员育人、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适应学校评价体系改革,修订完善学生评价及激励制度,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二是推进“铸魂、添翼、强基、固本”四项工程,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活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教育,积极选树优秀学生典型,大力推进网络思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细化特殊群体的摸排与帮扶,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保证学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推进优良学风班风和宿舍文化建设,严肃考风考纪;落实精准资助,推进资助育人。

三是对标十四五规划要求,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全力推进就业工作。【返回页首】




红专并进 志美行厉 培养信念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一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红专并进,志美行厉,信念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目标,强化思想引领,浓厚学术氛围,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思想引领,红专并进,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1.讲好一堂红心课。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院发挥学科优势,选拔25名研究生组成“星火”宣讲团,以“讲好党的历史,传递石大声音,贡献马院力量”为使命,突出“党史底蕴、山东特色、青岛元素、石油精神”特色,先后走进学校12个教学院部,共计52个团支部、党支部开展29场宣讲,共面向2000余名学生讲述党史故事。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第12期以《发挥优势,推动党史宣讲工作入脑入心》为题,刊登我院开展党史宣讲工作的经验。

2.开辟一方红展台。院刊《研途》开辟“唱支山歌给党听”专栏,发动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时事新闻评论与党建理论探索。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号举办“我有话儿跟党说”短视频征集活动,拍摄上传师生在工作中、学习中对党的祝福创意短视频,抒发自己对党的情感。举办“我要学习强国”活动,继续推选新一期 “学习标兵”和“学习之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三进”知识竞赛、“我来讲党史”的微视频录制比赛,硕士生刘鹏获青岛市大中小学生“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党史故事宣讲比赛大学组二等奖。

二、明确目标,志美行厉,强化研究生教育育人实效

1.明确指导思想,提振学生精神。针对学院研究生群体特点及学科特点,提出了“12345”的教育管理指导思想。即:“一心”,研究生要以学术为中心;“二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要为将来从事思政课教学做准备,要为将来从事思政工作做准备;三勤”,要勤跑教室、资料室、图书馆,要勤问导师、授课教师,要勤思学术论文、读书笔记;“四和”,要构建起和谐的同学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生活、和谐的人生心态;“五得”,得知识-学以启智,得成果-学以所得,得成长-学以致用,得人品-学以成人,得信念-学以经世。一年来,学院学生工作运行平稳,学生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研2020级获学校先进班集体和学校优良学风班集体,研2019级党支部获评学校“先进学生党支部”和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2.发扬“五马”精神,筑牢信仰之基。引导学生真正“学马、信马、用马、研马、传马”,做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展“三学”活动,即经典理论“系统学”,时事热点“跟进学”,国情社情“自主学”。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解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抗疫精神”“石油精神”学习研讨,以各方向为单位开展读书分享会,召开首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教育”云端国际研讨会,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3.网络思政育人,激发奋进力量。改版学院微信公众号,完善栏目设置,阅读量稳步提升,网络阵地不断拓宽。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升级院报《研途》,推出四期电子版且扩大报纸版面,讲好马院研究生故事。积极参与“学习强国”平台主办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主题征文,8篇文章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载。其中,《新时代大学生要用抗战精神浸润爱国之心》入选全国平台展示,《让信仰点亮人生——做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人》单篇阅读量超过33万。20级范静蕾参与创作“后浪奔涌,无问西东”等原创视频在主流媒体上获13万浏览量。19级梁硕原创歌曲《啊!红船》,表达对党和祖国的赤诚与热爱,并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获评优秀创作歌手。

三、聚力“三真”,内涵发展,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1.导师引领原著研读,促“真学”。分专业方向成立“经典著作读书会”,由导师带领学生一起研读马列原著、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并结合实际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有效提升其理论素养。

2.名师助推时政研讨,助“真知”。举办“初心讲坛”系列讲座7期,特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山东大学等单位的教授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论文撰写经验,学术研究方法和心得等内容展开研讨,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

3.硕博分享专题研究,显“真用”。举办“忆峥嵘岁月,颂百年风华”庆祝建党主题系列活动,“一马当先”党史知识竞赛,并以院刊《研途》为主要载体,积极展开时事评论与理论探索,先后发表相关专题研究、评论报道30余篇。

四、全程追踪,个性指导,切实提升学生就业“三力”

1.全程指导,打造核心竞争力。举办“成长沙龙”“职场引路人”等系列活动,从入学起引导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早做准备。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为考取博士、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编、高校辅导员及从事党务工作,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2.实习实践,提升学习创造力。加强与胜利油田石化总厂、山东港口青港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山钢地产公司等单位的合作共建,借助共建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3.典型示范,扩大就业影响力。学院始终以典范促进步,以先进毕业生作为榜样,鼓励学生们积极就业,奉献社会。2021年我院毕业生金栋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新华社于202176日发布了题为《刘斯杰:勤勤恳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短视频,报道我院毕业生,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获得者——垦利区委书记刘斯杰的民生情怀。

五、2022年度学生工作要点

1.强化思想引领。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开展好“星火”宣讲,讲好党的历史,传递石大声音,贡献马院力量。

2.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研究生导师及专业方向班主任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和指导,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3.加强教育管理。继续深化研究生“12345”教育管理模式,使研究生在校期间有目标、有方法、有行动、有成效。

4.深化党团育人。在“党建+”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党建育人效果。结合20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开展好主题团日,增强青年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

5.加强就业指导。早动员、早准备,督促毕业生签约关口前移,为就业困难同学提供精准就业指导。【返回页首】




体育教学部2021年学生工作总结

体育教学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聚力三争建设(赛场争金、为校争光、为己争气),打造新时代高水平运动队”为目标,立足体育特色,强化体育育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1、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突出全员育人优势

发挥全员育人优势,强化教练员、辅导员、班主任协同育人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学生学训情况,效果显著。大学工队伍中1人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学校优秀辅导员,1人获学校优秀班主任,2人获三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大学工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班主任4人,教练员8人,50%以上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

2、学生教育:坚持以生为本,提供坚强思想保障

强化党建引领,组织开展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参观青岛党史纪念馆、部领导讲党课等教育活动20余次。聚力三争建设,开展“冠军榜样就在身边”宣讲4期,打造体育馆“冠军墙”,强化“头雁”引领,12人获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优秀运动员”,1人获校长奖。打造新媒体宣传阵地,“体育青春”公众号、抖音号发布推文89篇,视频91个,关注度、影响力不断增强。

3、学生管理:加强学训建设,奖惩兼顾突出关爱

坚持专业学习和训练比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完善体育特色的学业测评和奖惩机制,大力奖励学训兼优的学生。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六个一”工程和辅导员“五进”工作要求,开展安全卫生集中检查30余次。关爱特殊群体,定期谈心谈话,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和线上家长会强调心理健康和安全工作,年内无安全事件发生。

4、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打基础补短板

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以“正学风、强训风、严作风”为目标,根据出勤检查发布学情通报8期,对旷课、早退的30余名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年度内无考试违纪情况。开办研究生“体蕴讲坛”3期,组织“石大师说”导师沙龙,邀请校内外学者进行学术讲座3期,教育效果显著,1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人获评校优秀研究生,16人获评校优秀学生,2人获评校优秀研究生干部,8人获评校优秀学生干部。

5、学生资助:严格规范程序,精准资助服务育人

坚持阳光评优工程,规范完成奖助学金发放33.6万元。强化资助育人,做好困难学生帮扶教育台账,效果突出,1人获学校“助学·筑梦·铸人”资助主题征文二等奖,1人获学校优秀招生宣传资助大使。强化精准资助,设立体育场馆志愿服务岗,安排家庭困难学生协助检查体育设施、打扫场馆卫生,共提供勤工助学岗位37个,贫困学生参与率高达85%

6、心理健康:严守安全底线,关心关爱共促发展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开展新生心理绘画团体辅导和心理知识讲座,通过团体辅导、谈心谈话、学生骨干等渠道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化解学生矛盾。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结果,针对重点对象与教练员、家长做好沟通,定期互通有无,做好交流记录。用好学生干部队伍,建立班级安全委员,开展心理、应急培训2期,不断提高工作素质。

7、学生就业:立足专业实际,提前规划做好引导

结合学生兴趣,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分流。探索“体育+”培养模式,将学生第二课堂纳入综合测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参与招聘会,邀请优秀毕业生进行就业分享,强化全程就业指导。2021届本科升学率26%,均被双一流建设高校录取,2021届研究生30%进入高校,22%进入中小学,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8、学生党建:头雁示范引领,个人集体相得益彰

践行“五好”党员标准,规范实施党员述责答辩、党员示范岗建设,每周公示学习强国分数。整合党团教育资源,探索“体育加专业,党建带团建”模式,把党团教育与学生学训相结合。学生党支部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12次,组织到一战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扫墓等学习实践8次,1人获评优秀学生党员,研究生党支部获评学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9、共青团工作:强化体育特色,固本强基服务发展

夯实基础团务服务学生发展。规范学生会换届,顺利召开体育教学部第二次全体学生大会。以“强三性、去四化”为目标强化团学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对部学生会的指导,举办“体育青春”系列校园体育赛事、趣味运动会、元旦晚会等文体活动20余次。参加学校“百年风华正茂,奋进一路油我”青春歌会获二等奖。

竞技体育成绩再攀高峰。男排实现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总决赛三连冠,北方赛区四连冠,并代表山东获得全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男子排球项目冠军。女排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获得女子沙滩项目亚军。乒乓球获第十六届省大学生运动会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双冠军。田径队在第十六届省大学生运动会中斩获一金两银。男篮连续三年打入CUBA全国总决赛24强。

社会实践不断取得突破。整合资源打造重点项目,1实践项目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全国三等奖,1实践队获评校级优秀实践队、三星实践队(全校7支),1团队获定点扶贫科左后旗营销挑战赛第一场第一名,2人获评“星级志愿者”。

2022年工作计划

坚持“安全为先,学训齐抓”的工作思路,以打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高水平运动队为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守好校园安全底线。成立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电信防诈、宿舍安全等方面的交流讲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2、加强大学工队伍建设。开展“讲奉献、比贡献、争先进”主题活动,加强专业培训和激励考核,不断提升学工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帮助支持辅导员和班主任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和评先评优活动。加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签订责任任务书,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

 3、完善高水平运动队学生管理机制。以“三争”建设为核心,优化考评体系,围绕“创品牌、争优秀”的学训质量目标,开展学风建设专题活动,提高班级优良率,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强化“体育青春”校园文化品牌,发挥团支部的带动作用,加强新媒体宣传,突出高水平运动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学生体育活动。

 5、完善“体育+”多元一体培养机制,提高学生在科技创新、社团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指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