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历

学生一站式服务大厅

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

旧版栏目

学工简报

2012年第16期    

时间:2012-11-30浏览:50

中国石油大学
学 生 工 作 简 报
2012年第16期     总第243期      2012年11月30日


热点评论:高校课堂,海外什么样?

 

高校课堂,海外什么样?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练玉春   1121日  

与国际对话、接轨,是中国高校的追求和发展目标。而对话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大多来自对国内和国际大学教育的比较。而对此最有发言权的,是经历并对比中外教育的留学生们。他们有最直接也最深刻的浸染和感触,也最能够说出发生于中外大学课堂上的不同。

中外高校的差别很多,就具体教学和教育效果而言,高校课堂能呈现出本质性差别。近日,本报记者与几位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交流中得知:他们在国外高校,印象最深的还是与国内高校很不一样的课堂教学。而这,正可以再次对比我们自己的大学课堂,而且是从学生的角度,找出最直接的差别,或者说差距。

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Susan Li(亚利桑那大学,2007届毕业生)

我认为中美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对人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在习惯了国内“one fit all”的教育课程(意即:一套固定课程设计用于所有学生。编者)之后, 来到美国的大学,我首先面临的就是对自己课程的选择。我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建议,但是自己永远是做最后决定的一个。自己要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在课堂上,教授问的最多的是,“Any questions?”(“还有什么问题吗?”),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批评性思考和对未知领域的兴趣。正是这些问题讨论的过程,让我们把对未知领域的了解推向前进。而自由宽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一定有利于这些特质的培养。

胡原(佩斯大学商学院MBA战略管理方向二年级在读,2012届毕业生)

我感觉最大的不一样不在知识本身,而是在两国教育中老师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在中国,获取知识主要通过记忆、做题,这些比较被动的方式。而在美国的大学,学生被用各种方式激励着进行更多思辨、讨论、研究、实践,这些对知识的重建过程帮助了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用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和能力,可想而知,是“活”的,有分量的。

强调学生主动,鼓励选择

孙浩瑛(宾夕法尼亚大学系统工程系,2011届毕业生)

美国的教育体系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和自由,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寻找自己的爱好。比如她的高中生,课程很少,下午和晚上并没有课程或者自习,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俱乐部、体育运动等课外活动。而学科教育本身,也给予学生更多灵活性,在众多不同课程可供选择的同时,也给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深造的机会,在某学科有天分的中学生甚至可以在中学期间选择大学课程进修。

林菁(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及沃顿商学院大四在读,2012届毕业生)

我也认为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差别在于主动与被动。在美国,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教授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并且对教授的理论提出疑问,而且很大一部分的成绩都是由学生自己探索写出的论文或研究项目而定;而在中国,通常都是教师在讲台前念书而学生在讲台下跟着一句一句地学,考评系统也是单一的闭卷考试。

美国的大学生有着充分的自由在完成必修课之余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甚至大三之前都不需要确定自己的专业,所以很多美国学生利用大一大二的时间感受不同的课并找寻自己真正想学的学科。虽然国内的大学正在为此努力,但总体上,治学还是相对比较被动和保守。

课堂接轨社会,体会责任

卓巧蓝(Tuck商学院MBA一年级在读,2013年毕业)

来美近半年,对于美国大学教育很深的一个感受就是:知识的传授紧紧联系社会的实际。上统计课之前,我非常担心会是无聊到底的纯理论纯数据课。但是结果出乎意外,纯文科背景的我非常享受这堂课。首先,老师在解释每个知识点时,都会引用身边熟知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解释。与此同时,还充分地介绍这个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该怎么运用。这种把社会运用知识带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打破了纯理论的枯燥学习,并且拉近了大学与社会的距离,也让知识和理论更有实用性和吸引力。

林菁:从在美国大学几年的学习经历中,我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的大学教育跟社会非常接轨,并且让学生从一个“学生”转型成一个对社会和对自己都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每个人都变得很有理想有主见,并且知道如何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教育系统由于资金充足和校友回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及更好的平台。在美国,学校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如学业辅导中心、就业辅导中心、写作中心、甚至心理辅导中心等等,全方位为学生的个人发展考虑,而国内的大学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我觉得中国的大学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让学生的学业更多与社会接触、更多服务社会,给学生提供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服务和公民意识。

团队交流合作,师生互动

姚黎明(沃顿商学院MBA创业管理方向二年级在读,2012届毕业生)

我认为中美之间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团队合作。

中国教学中比较多的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或项目,除了课外活动,在理论学习中很少有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这样锻炼了中国学生个人思考和独立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中国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美国,我们大部分的作业都需要一个小组来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过程中会有明确的任务分工,策略制定,流程管理,以及监督措施。也会占用相当大部分的时间来提出每个人的观点,进行辩论,最终得到团队共同认可的结论。

建议中国的大学课堂可以增加小组共同完成的项目,并且鼓励学生与不同的人组队,了解更多的学习和运用方式,建立与各种同学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

卓巧蓝:而且,在团队合作的同时,老师还用各种方式充分与学生互动,把课堂节奏拉动起来,很吸引人。

首先,每门课的评分因素中都有课堂互动这一项。不仅要求你不能逃课,还要求你在课堂上发言。记得第一学期有一堂课,有一些国际学生没怎么发言,老师还会发邮件鼓励这些没发言的学生尽量找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每门课我们都有课代表。这里的课代表不要求你是这门课的尖子生,而是要你代表同学,向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觉得哪些好的可以加强,哪些坏的要改掉,大至课程设置时间,小至老师讲话声音都可以提出来,目的是为了让这门课改进得更好。

要和团队合作,要和老师互动,就对每个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善于提问,善于学习,也就收获颇丰。我上过的课,每堂课上举手提问、发言的同学都很多。身边同学的一致观点是:不懂就一定要问明白,不要当哑巴,更别装懂,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我们回答疑问。

  


返回

他山之石:浙江大学万名学子走出校门“两脚沾泥”上党课

 

浙江大学万名学子走出校门“两脚沾泥”上党课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朱振岳 单泠   1129日    

寻访红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 走出校门深入实践了解国情

浙大万名学子“两脚沾泥”上党课

“从最初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不太情愿地去走访革命教育基地,到现在每个假期我都主动报名,还发动我身边的同学一起积极参加。我也从一名共青团员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今天,浙江大学信电系大三学生王哲告诉记者,学校的“红色寻访”活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为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党史国情教育模式,自20101月起,浙江大学联合浙江日报社,先后组织1万余名90后大学生走出校门,寻访革命教育基地,“两脚沾泥上党课”,用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坚定学生们的理想信念。很多大学生从原来思政课堂上的缺乏兴趣、被动学习,转变成实地走访的积极报名、主动参与。

谈及活动初衷,浙江大学团委副书记沈黎勇告诉记者,学校在一次调研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对党课学习缺乏兴趣,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有的学生在优越环境下成长,个性突出,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二是有的学生对理想信念、传统道德等方面关注较少,特别是对于党史国情教育认同度在减弱;三是有的学生因为受到西方不良思潮影响,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四是思政理论课、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所采取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此,结合调研结果,浙江大学提出将大学生党史国情教育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干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工作相结合的全新模式――“红色寻访”主题教育活动。

“红色寻访”以“寻访红色记忆,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确立了“一个核心、二条主线、三个引导”的模式。“一个核心”,即坚持以强化大学生党史国情教育为核心目标;“二条主线”,即寻访体验和传播感悟,突出实实在在的亲身寻访、调研实践和突出寻访之后的总结思考、提炼传播;“三个引导”,即在前期报名、寻访过程和后期深化举措中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引导。

学校在全国精心遴选了12个重点红色基地区域、30条红色精品线路、308个红色教育基地作为活动的重点区域。大学生以“参观一个革命教育基地,寻访一位老革命、老党员,采访一位典型人物”为主要内容,通过资料查找、实地调研、参观学习、看望老革命老党员等方式,了解党的历史,深入感受国情,书写红色感悟。学生们还结合专业知识在革命老区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志愿服务、法律普及、医疗卫生服务、义务支教、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服务老区的建设和发展。

“红色寻访”活动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12年暑假,23名浙大学生来到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在走访老革命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当地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活动。为当地5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大课堂”支教活动;对沂蒙山区的经济支柱大蒜产业进行了深度调研,完成了5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销售模式改进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参与支教活动的学生俞韬说:“我每次参加寻访活动,都感觉自己在不断成长。从最初的震撼,到现在想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助老区建设。”

参加“红色寻访”的浙大学生从城市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对当前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与体会,感受到了青年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丹增珠杰是一名藏族学生,2011年寒假,他走遍了拉萨的每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党,感谢祖国!”丹增珠杰将自己的寻访感悟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还在大学毕业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实现“红色寻访”主题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浙大通过多项举措持续深化“寻访”活动:依托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开展图片展、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成立“红色寻访”报告团,以报告会、感悟分享会、上党课等形式,讲述学生们的寻访经历和感悟体会,各类报告会至今已举办40余场,听众超过万人;制作“红色寻访”专题网站、开通微博,抢占新媒体传播平台,及时将学生们的寻访感悟、图片资料等信息进行发布,目前,活动网站点击量突破30万人次。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实践,浙江大学“红色寻访”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大学生真正喜爱的党史国情教育“品牌活动”,学生们也由过去被动要求参加转化为积极主动报名参与,参加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2011年寒假时还只有210支小分队、1014名大学生,到2011年暑假已发展到420支团队、5000余名大学生;今年寒暑假更是累计有近800支队伍、8000余人奔赴革命老区开展寻访活动,其中近2000名学生党员和45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骨干,深入到各个团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在听闻“红色寻访”活动后特意给浙大学生写来寄语:“理想、勤奋、持之以恒”。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认为,浙江大学“红色寻访”活动很有特点、很有意义,希望大学生通过类似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沈黎勇介绍说,在活动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已有200余名90后大学生党员和退休老党员结对子,大学生们还自发地结对20余所革命老区中小学开展定点帮扶活动。“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经历,让我们震撼,给我们力量。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很难体会其中的丰富内涵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电气学院大三学生白杨赞寻访西柏坡红色基地后,在日记中写道,“从课本到实地走访,我们有了全新的感悟。”

  


返回

学生工作会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1121日,学校召开学生工作会,校党委副书记王勇出席,学生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部署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相关工作。

校党委副书记王勇传达了学校《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学生工作部门和各学院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工作。他指出,要深刻领会大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我校工作的新局面;要加强协同创新,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积极落实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要统筹安排,进一步凝练石大精神,做好6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组织一系列高水平报告,让师生受益;要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学生党员的主力军作用,确保学习活动扎实开展。

学生工作处处长李逸龙就近期学生工作做了具体部署,要求各学院要认真组织学生工作队伍、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广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同时要认真总结本学期学生工作;要关注学生安全、稳定问题,特别要关注特殊个人、特殊群体;要求各学院在期末考试前召开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对本学期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和奖学金的学生进行表彰,以激励学生,促进优良学风建设;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表现。(学工处   胡晓波)

  


返回

我校举行2012-2013学年辅导员导师聘任仪式

 

1128日,我校在学工部会议室举行2012-2013学年辅导员导师聘任仪式,学工部副部长姚海田主持会议,新聘及往届辅导员导师代表出席了聘任仪式。

首先,姚海田副部长介绍了几年来我校辅导员导师制的发展情况,指出该制度符合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对辅导员的成长、对学生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他希望出席会议的辅导员导师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面建言献策,更好的完善辅导员培养制度。

接着,各位往届辅导员导师介绍了自己开展辅导员导师工作的形式和做法,及辅导员成长发展状况。他们普遍认为近些年我校的新进辅导员基础好、热情高、层次高,但还是缺乏经验,需要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新聘辅导员导师们则表示要向有经验的辅导员导师学习,找准结合点和有效抓手,加强交流和沟通,让新进辅导员尽快适应工作、找准发展方向,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会中,辅导员导师们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就辅导员梯队层次、专兼职队伍构成、专业化分类发展、队伍流出方向、日常工作模式和辅导员继续培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姚处长做会议总结。他指出,作为辅导员培训的一部分,辅导员导师制对于新进辅导员的成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导师们在对辅导员进行全面指导的同时,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方向进行专项辅导,帮助他们明确发展方向,更好地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随后,往届辅导员导师代表张金彦为今年新聘任的辅导员导师颁发了聘任证书。

辅导员导师制是我校学生工作的有益尝试,自2009年施行以来,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富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工作者“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通过“一对一”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工作上的督导和学术上的指导,提升了学生工作队伍整体实务和理论水平。同时,也进一步营造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学校将进一步总结辅导员导师制的有益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此项制度。(学工处   陈熙)

  


返回

我校参加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会长、秘书长会议

 

1120日,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会长、秘书长会议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裕德大酒店召开,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宣教处领导,研究会会长、部分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参加会议。我校学生工作处处长李逸龙参加会议,并在大会中交流了我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典型经验《实施“四航”育人体系,培育优秀拔尖人才》。

本次会议旨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交流了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研讨了研究会2013年工作及2012年年会的工作安排;评审了2012年度全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研究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分会换届事宜。(学工处   胡晓波)

  


返回

我校2人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1125-26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第二届学术年会暨2012中国心理管理实践论坛,在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举办。这次年会主旨为“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经典研究与标杆实践的对接与引领”,同时会后举办首届石油系统心理管理师岗位技能培训班。我校李逸龙和王建军老师应邀参加该年会。(学工处   韩旭东)

  


返回

信控学院、石工学院辅导员定期交流互动形成机制

 

为了分享学生工作经验,探讨服务育人之路,1120日晚,信控学院、石工学院部分辅导员老师举行了座谈。座谈会上,两院辅导员畅所欲言,分别就本学院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典型做法做了交流,分享了各自的工作心得,并就工作中存在的困惑、难题向与会同事进行了求教。大家时而就某一做法点头称赞,时而就某一问题争执不休,活动场面气氛热烈。此外,我校2008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会主席徐海亮博士应邀来校向与会老师介绍了浙江大学学生活动的主要构架、经典做法等等。

打破院系间隔,定期开展交流,是信控、石工两院学生工作者着眼未来人才培养需求和辅导员专业化成长需要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实现智力共享、优势互补。据悉,今后两院学生工作队伍将继续丰富和完善交流合作的内容、形式,以期实现交流互动机制的规范化、常态化。(信控学院   魏晓媛)

  


返回

计通学院举办“时事我来谈,聚焦十八大”活动

 

1123日,计通学院举行了“时事我来谈,聚焦十八大”活动。计通学院党委副书记苏兴,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等参加此次活动。

十八大刚刚结束不久,学习十八大的热潮席卷全国。本次活动为学生介绍了新一届领导人,与大家一起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细微变化的重大意义。活动期间,还穿插了诸如“为何最高领导人叫总书记”等趣味小知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中国作为人口世界第一的大国,中国的政治形势与未来走势关系到许多国家的利益,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走上坡路的情况下。美国想要重返亚太就要关注中国,日本、菲律宾等与中国的关系日趋紧张,他们注视中国的眼睛也不会放松。”会场上,同学们就为什么十八大如此受世界关注的问题上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学们不仅要脚踏实地,更要更要仰望星空,有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认真解读十八大,你会发现未来就业的希望所在,现实中没人会把一张卷子给你让你去考试,用心关注时事会对同学们的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苏兴说道。

“平时同学们看电视的机会也不多,对时事的了解也并不多,通过主持这次活动,我自己收获颇丰,希望同学们也有自己的一份心得感悟。”活动的主持人刘玺说道。(计通学院   程震宇   佟梦竹)

  


返回

地学院举行2012级本科地质专业交流会

 

1125日晚7点,地学院地质系吕洪波、陈世悦、董春梅、吴孔友、王冠民等多位教授为2012级本科地质学新生作了一场精彩迭出的专业介绍与交流大会。本次交流会由地质系主任邱隆伟教授主持,2012级地质学全体本科生参加了交流会。

各位专家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向同学们细致平实地介绍了地质学相关的概念与信息。其中邱隆伟教授主要讲述了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向与就业信息;吕洪波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经验与经历,告诉同学们如何热爱并学好地质学;陈世悦教授语重心长地就地质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与大家谈心,鼓励同学们向更深的领域努力探索;董春梅教授则从学习地质学的基本方法上提出要脚踏实地的学习要求;最后王冠民教授在大学学习和生活方面提出了几点期望。各位老师介绍结束后,同学们不失良机,积极提出问题与各位老师就专业相关的前瞻信息等方面交流请教,收获颇丰。

本次交流会不仅使2012级地质学系本科新生加深了对本专业的认识与兴趣,坚定了新生学好本专业的信心,同时也使各位教授更加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本科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基础。(地学院   邹德龙   郭雪娇)

  


返回

经管学院举办首届学生干部培训班

 

1125日晚,经管学院在南教201教室举办了首届学生干部培训班。本期培训由学工处邹维忠副处长担任主讲,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江华老师、团委书记卢志同老师、2012级辅导员李峰弼老师、2010级辅导员程琳老师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此次培训以“培养优秀干部,打造学生精英”为主题,面向学院2011级、2012级主要学生干部展开培训。首先,主持人介绍了本次培训的主讲人以及到场的领导老师,并对培训班的相关工作安排做了简要的叙述。随后,邹处长为同学们带来了《“爱国、敬业”――让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少留遗憾》的主题讲座。他结合自身学生时代的亲身经历,通过PPT、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将主动、反思、爱国、敬业、自理等关键字逐步展开。讲座中,同学们积极与邹老师互动,受益匪浅。

本次学生干部培训班不仅有利于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生活,而且对学生干部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院日后学生工作的进步与发展。(经管学院   徐盛堂)

  


返回

石工学院努力建成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的工作成效体现在平常点滴,而且往往越细越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实际困难是最重要的。”这是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纪效田应邀在石油工程学院举办“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讲座时讲到的一句话,令笔者记忆犹新。

据该院党委副书记王林介绍,学院十分辅导员队伍建设,自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下发以来,抓培训,重研究,多措并举,正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积极推动队伍由传统实践型向“实践学习型”转化。

一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提高辅导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培训形式主要有学习交流、专题座谈、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外语水平辅导、团队集体活动等。一直以来,学院广泛开展学生工作实践交流活动,组织辅导员赴兄弟院校学习取经,听取学生工作处(部)李逸龙、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吴克华等校领导调研报告。同时,还积极参加学校、省高工委、教育部组织的培训,从知识、技能、才能和态度等方面,全面地为辅导员提供培训内容。

二是重视思政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从2010年开始,学院明确提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每一年要完成二篇结合工作实际的德育研究文章;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每年要参与课题研究,有相关研究成果;学院专门设立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基金,为辅导员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保障,鼓励探索新时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提高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据介绍,目前,石工学院已承担青岛市、学校高教所、组织部、研究生工作部等多项研究课题,2011年发表相关思政论文十余篇。

不懈的努力夯实了学风建设各项工作基础,辛勤的付出也换来了振奋人心的成绩:学院学生工作在全校2011年学工考核中位列第一,学院团委被评为“红旗团委”;学院大二以上年级优良学风班达标率为96.1%,连续三年有6人次荣获“王涛英才奖学金”。如此众多的荣誉的获得,与其说是辅导员扎根于学生工作的结果,不如说是辅导员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成果。(石工学院 毛剑)

  


返回

文学院采取措施积极响应学校优良学风建设活动

 

在学校开展优良学风建设活动以来,文学院师生一致积极响应,院领导高度重视,同学们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在学院学生工作组的指示下,文学院监督委员会本着负责、认真、实干的态度,积极地承担起加强学院优良学风建设重任。本次活动,文学院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课堂考勤检查的任务。此次课堂考勤主要采用抽查方式,文学院每个班级一周抽查二到三次;考察人员将会在班级上课前五分钟内将考核表交予任课老师,由老师负责督查人数,下课后再由考察人员将表收回。考勤的结果将及时上报于学院各辅导员。两周内,监督委员会共出动近百人次,对各个班级的课堂到勤情况做出了认真的统计。

在活动中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这两周内,学院的课堂到勤情况良好,展现了文员学子的学习热情与风范。鉴于活动的监督性与各年级辅导员的一致要求,此次活动将成为文院的一项惯例长期保留下来。(文学院   杜文倩   付鹏鹏)

  


返回

简讯38条

 

1.1115日,理学院举办“学习十八大,感动在身边”系列活动。(理学院   忻秋琪   姜广泰)

2.1116日,知名新闻工作人孟凡龙与石大学子漫谈中国文化。(计通学院   刘博阳   武文超)

3.1117日,储建学院2010级国防生召开“规划学习、牢记使命”主题座谈会。(储建学院   袁培龙   宋正亭)

4.1118日,地学院举办“学习十八大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交流会。(地学院   李红清   郑珊珊)

5.1118日,经管学院举办2010级专利座谈会。(经管学院   李信   顾山泉)

6.1118日,地学院学习十八大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交流会成功举办。(地学院   李红清)

7.1118日,计通学院第九届团校正式开课。(计通学院   刘会军   朱琳)

8.1118日,文学院宿舍装潢大赛与十八大同行大放异彩。(文学院   杜文倩   高奇)

9.1119日,地学院10级召开优良学风建设月主题座谈会。(地学院   明磊)

10.1120日,化工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学习十八大精神。(化工学院   来颖颖)

11.1121日,文学院2009级汉语党支部、音乐党支部开展十八大系列学习活动。(文学院   富柏毓)

12.1121日,理学院11级开展十八大系列学习活动。(理学院   董怀民)

13.1122日,中国石油大学国防生第二届水火箭模型制作大赛成功举办。(大学生记者团   于波   魏树旺)

14.1122 ,化工学院举办“宿舍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化工学院    崔国庆)

15.1122日,理学院“十八般创意”书画展评会成功举办。(理学院   陈星宇   赵倩)

16.1123日,信控学院开展学生宿舍冬季安全大检查。(信控学院   王琳洁)

17.1123日,机电学院“种子论坛”第三讲扬起创业风帆。(机电学院   付国荣   姜士绅)

18.1124日,机电学院召开“辉煌之路,风雨十八”主题讲演。(机电学院   訾旭昌   吴磊)

19.1124日,信控学院举办学生干部技能培训。(信控学院   张朋举)

20.1124日,地学院第二届地质技能大赛决赛隆重举行。(地学院   李丽君   梁万乐   贾瑞鹏)

21.1124日,石工学院举办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报告会。(石工学院   崔慧君)

22.1124日,地学院学生党员听取张荣华教授解读十八大精神。(地学院   李晓彤)

23.112425日,第二届“博德世达杯”全国大学生石油科技创新论坛在我校举行。(石工学院   张祥吉)

24.1125日,机电学院“献礼十八大,青春需奋斗”展板设计大赛成功举办。(机电学院   庞振海   张子群)

25.1125日,理学院开展“走向卓越”学生干部培训活动。(理学院   田方   杨硕)

26.1125日,地学院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地学院   郑珊珊   张严心)

27.1125日,经管学院双学位班举办学习“十八大”精神座谈会。(经管学院   周佩轩   李树鑫   刘江华)

28.1126日,机电学院“赤焰青年”走进开发区党校共品十八大精神。(机电学院   施汉臣   姜士绅)

29.1126日,计通学院举办“e心向党主题教育月,喜迎十八大”系列活动。(计通学院   刘会军   张文荣)

30.1126日,文学院09级俄语党支部组织学习十八大系列活动。(文学院   殷艳艳)

31.1127日,地学院学生召开主题班会,创建优良学风。(地学院   车生源)

32.1127日,经管学院“行十八大礼”之党团知识战到底活动。(经管学院   房全艺   张荣荣)

33.1127日,地学院2011级学生组织期中总结交流。(地学院   祝�)

34.1128日,文学院举行2009级就业指导大会。(文学院   赵振华   王艳)

35.1128日,经管学院2011级宿舍安全隐患大清查。(经管学院   宋守浩   蒋一迪)

36.1129日,信控学院2010级学生第四党支部召开学习十八大主题生活会。(信控学院   记者团)

37.近日,化工学院举办“融十八字寄语,感十八大精神”寄语活动。(化工学院   杨一帆   翟黎明)

38.近日,信控工程学院启动学风建设。(信控学院   魏晓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