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建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会)
一、个人工作简介
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担任人文社科学院艺术系学生党支部书记;
2010年3月起,负责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2011年5月起,负责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2014年1月至今,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总支副书记。
二、工作开展情况
自2007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王会同志一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务工作。九年的时间,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党员,从党员教育到支部建设,在党建工作中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学生党员“重实际、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三方面开展实际工作,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坚持学习型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党支部思想建设
王会同志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力求做到“知行合一”,以师生共鸣、朋辈引导、同窗论辩等形式递推多重教育实效,以学促建,推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坚持每月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邀请专业老师为党员讲解答疑;邀请博士生党员做客以评点时事、解读新政为主旨“青骢纵横”博士论坛,该活动被评为学校共青团品牌活动和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党支部以院刊《研途》为主阵地,发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时事新闻评论与党建理论研究,刊发相关专题研究六期,评论报道二十余篇。
学生党支部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坚持“真调研、讲实效”。曾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东营市社区基层党建助推区域发展调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创新及推广调研》、《我国县域教育公平现状调研》、《城市老人精神养老问题调研》等,并带领学生开展走进沂南红色之旅、走进诸城文化之旅,到青岛市党史纪念馆、西海岸城市规划展馆、胶南祝家庄、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黄岛民俗文化馆等地的实践活动,学生党性培养收到了实效。
(二)探索开放型与创新型相融合的党支部组织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最年轻的学院,2011年5月学院党委将学院两个硕士生党支部命名为“思进”和“思源”,博士生党支部命名为“思新”,三个党支部共同组成了院“思行”学生党总支,意寓饮水思源、求实创新。在组织建设中坚持“圈里圈外”的开放型工作思路,通过院内、院际之间与校内、校外之间等多渠道交流学习党建经验。王会同志带领学生党支部先后与经管学院党支部开展唐岛湾绿色环卫行动、和地科学院党支部开展“聚焦两会,我是代表”活动,并通过多种方式搭建师生沟通桥梁,学院师、生党支部参观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举办“唱响十八大”红歌会等活动,提高党支部凝聚力。
学生党支部探索创新型的支部建设举措,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坚持党团共建。曾先后开展了“我的中国梦”PPT制作大赛、“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征文活动、“弘扬五四•激扬青春”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比赛、“青岛11.22爆燃事故祈福”活动、“黄岛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切实提高党团组织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能力。
(三)建立规范型与灵活型相契合的党支部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规范化的制度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保障,灵活性的建设形式充分体现制度建设的创新理念。发展党员工作坚持“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原则,设立《入党积极分子推优申请表》、《团支部推优考评表》、《学生活动到场记录表》,并为每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设立档案袋,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学生吸纳到党员队伍中。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以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为主的民主生活会,并开展给学生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在每位党员入党纪念日当天重温入党誓词,要求党员要“说一句良言、许一个心愿、做一件好事”,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在新媒体形势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网上与线下互动相结合。支部在学生党建根据地建设方面探索新途径,在QQ群、微博、微信、飞信、公众号等形式加以创新,做到以先进的文化引导网上党建,用健康向上的内容充实网上党建,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网上党建。
三、党建工作成效
王会同志所负责的研究生党支部连续三年获评学校示范党支部荣誉,研究生11-1班党支部、12-1班党支部、13-1班党支部分别获评学校先进党支部,3名同学被评为学校党建积极分子,6名同学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党员。党员毕业生们现大多就职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他们以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赢得用人单位好评,并涌现出登上新闻联播的村第一书记金栋等典型代表。
参加工作以来,王会同志获得校学工处、研工部、团委等部门相关表彰18余项,2012年和2013年均获评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13年9月获评全校优秀教育工作者,2015年9月获评全校优秀教师,2013-2015年度中国石油大学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四、党建理论研究
在加强工作实践探索的同时,王会同志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理论研究,目前攻读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学位,并先后参加高校思政教师培训班、全省社科理论骨干培训班、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班、校科级干部培训班等培训,获KAB创业指导师、TTT职业生涯指导师等证书。工作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篇,其中CSSCI论文1篇;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厅局级课题1项,现已结题,并参与课题研究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厅局级三等奖1项;并积极承担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累计课时量80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