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2016年学生工作要点
发布者:陈熙 发布时间:2016-03-23 浏览次数:913

2016年学生工作要点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2016年我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总体部署和学校“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在石大”为统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扎实做好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夯实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和育人水平

落实“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严格队伍管理,狠抓工作落实,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辅导员队伍。

1.强化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安心工作、静心做事、真心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提高执行力。培养、选树、宣传优秀学工人员,积极推广先进成熟的工作经验,激励学工队伍坚持优良传统、勇于实践创新。

2.改进作风,突出育人工作的实践性。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态度,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继续推进辅导员进宿舍、进课堂、进食堂、进活动、进网络的“五进”制度,加强院校两级走访、调研、听课等活动,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继续推进辅导员基层实践锻炼,坚持家访、企业调研等优良工作传统,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育人合力。

3.规范管理,加强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完善院部学生工作和辅导员工作考核,注重工作业绩和工作成效。完善辅导员专业发展团队的管理,加强团队的工作研究和工作实践。做好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扎实、业务精深的骨干辅导员。进一步规范思政教师系列职称评定工作、大学生教育管理课题管理工作,提升辅导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层次。

4.激发活力,加强学习培训和工作交流。组织辅导员参加教育部骨干培训班等高层次培训,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各项专题培训、业务培训,不断开阔辅导员视野。组织第四届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进一步优化比赛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健全辅导员之家,坚持开展下午茶、文化体育等活动。筹划成立辅导员研究会,组织召开2016年学生工作研讨会暨辅导员工作论坛,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工作沟通和交流。

5.优化结构,推进全员育人工作。做好保研辅导员、专职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工作,完善专职、保研相结合,学生助管和学生干部为补充的队伍结构。做好辅导员导师、班主任的评聘及管理工作,提高“全员育人”的工作实效。加强与各学院、各部门工作的协同联动,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助推学生成长发展

不断丰富和完善“四航工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程,敦品励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能力。

6.加强主题教育,坚定理想信念。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紧密结合国家、社会发展形势,落实每月主题教育要点和主题班会制度,丰富教育载体,提高教育内涵,切实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大力加强公民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关心关爱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进步,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

7.加强目标教育,强化成长期望。以“目标规划”和“习惯养成”为重点,抓好2016级新生及低年级学生教育工作,保持入学教育的延续性、长效性、有效性。引导学生立足国家形势、社会需求,合理规划个人发展,胸怀国家民族,勇担时代重任,将国家需要与个人理想,社会要求与综合能力提升相结合。

8.加强实践育人,促进素质提升。继续组织领航工程暑期教育活动、“红动石大”暑期教育成果展,加强大学生对社情民意的了解。不断拓展“第二课堂、第二校园、第二国度”育人途径,提升学生国际化意识,鼓励学生出国深造、调研、实践,丰富阅历,开阔视野。积极倡导体育锻炼,切实增强学生体质。

9.加强朋辈教育,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以开展各级各类评优评奖活动为依托,以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为重点,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向优秀看齐”的积极氛围,切实发挥优秀学生的标杆引领作用。继续做好“青春领航优秀学生宣讲团”工作、班长团支书论坛工作,不断推进朋辈教育。

10.加强网络思政教育,拓宽育人途径。以“互联网+教育”、建设“智慧校园”为契机,积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重点以易班建设工作为统领,不断加强网络思政平台建设,提高学生工作信息化水平,提高思政教育的贴近性和实效性。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工作,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三、推进科学管理,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贯彻落实“依法治校”,坚持“科学管理、真心服务”,做到“制度健全有依据,工作规范有流程,机制完善有记录,科学管理有成效”,建立健全精细化、精准化、全过程的学生工作科学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管理育人水平。

11.注重过程,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注重管理的规范性,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为契机,修订学校学生管理相关制度。注重管理的过程监控,继续做好管理工作的检查和通报,做到有检查、有通报、有反馈。探索精准帮扶机制,完善特殊群体学生库,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注重自我管理,编制《学生警示教育案例》,以案例警示学生,以自我教育促进自我管理。

12.提升内涵,推动优良学风建设。注重内涵提升,加强工作创新,凝练石大的优良学风品牌。改革先进班级体的评选办法,探索目标导向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班级建设。继续推动优良舍风建设,提升宿舍阵地育人效果。加强教管联动,建立学业困难学生预警和帮扶体系,及时追踪帮扶效果。

13.完善机制,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学生安全管理做到“四个结合”,即“主动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全面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结合,预警预防与危机应对相结合”。把握主线、严格底线、明确红线,加强部门联动,提高预警预判能力,做到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特别是做好敏感节点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维稳工作。推行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14.优化服务,做好日常保障工作。继续做好本科生档案的日常管理及其他服务工作。做好各级各类公文的传递收发、上传下达以及保存管理等工作。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导向,以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平台,扎实推进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做好日常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不断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15.加强专业培训,拓展教育平台。继续组织辅导员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切实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鼓励辅导员开展相关研究,提高日常心理辅导的专业水平。积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幸福导论》等心理公选课,举办内容丰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16.健全工作体系,强化危机干预。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好日常心理预约、咨询工作,开展大学生心理普测工作并建立档案,对出现心理预警的学生进行约谈、排查,切实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预防,对存在心理问题隐患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跟进。

17.丰富教育活动,营造积极氛围。继续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网络、校报、橱窗、展板、海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坚持正面引导,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五、完善资助体系建设,提升双线育人效果

以“奖优、助困、励志、成才”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容,强化宣传,规范管理,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

18.落实“五大支持系统”,完善“九位一体”资助服务体系。充分落实国家及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奖、助、贷、勤、补、减、免、偿、险”资助体系,保障学生成长成才。适应创新创业教育与学分制改革要求,着力推进学生评价及激励机制改革。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助学贷款系统、奖助学金系统和勤工助学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信息发布制度和年度报告制度,推动学生资助信息公开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19.建设好资助中心服务站,充分发挥服务窗口的作用。继续加强资助中心服务站的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业务培训和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好服务站的窗口作用,打造资助品牌文化。

20.加强宣传引导,推进双线资助育人工作。继续组织好“资助主题教育月”、“助学·筑梦·铸人”等活动,进一步完善以“经济资助”解决学生现实困难、以“素质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双线资助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自强、诚信感恩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受助资金,在全校形成勤俭节约、互助友爱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提升我校资助工作的品牌形象和对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