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辅导员之声
同心战疫||郑健-勇气和从容,是这个春天最明媚的阳光
发布者:郑健 发布时间:2020-02-23 浏览次数:758



时间是最神奇的魔法,一念即可归繁华于平淡,转瞬也能化腐朽为神奇。

这个春节的时光一定会让人难忘,这个春节的故事一定会载入史册。

这一刻,距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近月余。

我们还没来得及坐在年夜饭的团圆桌前欢聚,还没来得及细数刚刚过去的2019年带给我们的惊喜、震撼、感动、荣耀、幸福以及那些暗夜里的伤痛和遗憾。

我们在不经意间被这个新型冠状病毒裹挟着走进了2020年,从最初的猝不及防,直到这场灾难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疫情用寥寥数天就给新的一年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岁月回响,但也正是这寥寥数天,我们一起经历了惊恐、失落、悲痛、愤懑、彷徨,也共同见证了呐喊、振奋、坚韧、团结和希望。

这个春天虽然略带羞愧,但勇气和从容,依旧让它把最明媚的阳光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这不是演习!

2019年末并不安详,正义还在为杨文医生的遇难而哀恸,公理还在唾弃香港曱甴们的无耻,和平还在给美帝孜孜不倦地上着生动的教育课,虽然历史的洪流从不苛责“履霜坚冰至”的困顿,但温热的人间烟火里,我们始终小心翼翼却永远满怀着美好的愿望去刻画下一个新年的模样。

也许是我们在无常的沧桑世事中缺席已久,逐渐淡忘了我们如何从原始森林中摸爬滚打一路走来。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让大自然毫不留情地给“人类中心”的谬论证伪。新型冠状病毒就这样悄然露出凶恶的獠牙,仿佛赫胥黎的预言是它肆无忌惮的铠甲,它狰狞着说:你们终将毁于你们所热爱的东西。

“李文亮们”忐忑地想唤醒身边熟睡的人们,可是置身事外太久,我们大概已经习惯了“凛冬将至”的剧情。直到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城头吹角,“人传人”的当头棒喝告诉我们:这不是演习!这就是战争!

命运牢牢掌握在人类手中的那些生灵,平日里看似束手无策,如今却摇身一变,驾驭着病魔迅速地让960万平方公里版图骤然暴热,灼眼的芒刺闯进每一个人的梦里,荆楚大地的阴霾逐渐笼罩住每一个人的家。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生离死别,冰冷的数字、无声的逝世、痛心的沉默、积聚的恐慌……我们每一个人在手里方寸间的屏幕中焦急地找寻未知的黎明。



从一纸《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到白衣将士们的无畏逆行,从科研将士们的披星戴月到不断更新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封城,戒严,抗疫……有战斗有攻守,有变化有谋略,有损伤有挫败、有牺牲有英雄、有信仰有力量,有希望有信心。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用满是伤痕的手撕开一天又一天。

保卫武汉!保卫湖北!保卫全中国!看惯了沉浮的长江黄河又一次发出咆哮,历史拿出铜镜仔细照量,82年前的武汉保卫战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将抗日战争带进了战略相持阶段,给胜利留下一抹阳光的色彩,彼时在枪林弹雨后的残垣断壁下蜷缩,我们也没有被吓退,何况今天我们如此自强又自信。



不管你承认与否,不论你相信与否,今天我们正在面对着的,就是平日里我们看得见触不及的战争!是的,昨日还在安享繁华盛世的我们,转身就要四边伐鼓、拥旌出征了!

失去,是战争必然的结果,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为活着而战斗。

 

二、勇气和从容,让阳光照进我们心里!

坦白讲,疫情的蔓延和形势的严峻被公诸于世那一刻,我仓皇不安。

接下来的每一个日出和日落,我从媒体报道的字里行间比对当年的SARS和甲流,从各种社交媒体中吸收铺天盖地、鱼龙混杂的信息,越希望看到恢复安宁的那条曲线,就越陷入悲天悯人又无可奈何的紊乱中,数据的暴涨逐渐刻画出病毒可怕的模样,说不清自己是在怎样一种诚惶诚恐的状态里熬过除夕夜。

在面对未知的恐慌中谈勇气和从容是奢侈的,我想到过与病痛抗争,想到过家人的命运,也想到过死亡。我强迫自己一遍又一遍地梳理过往生活的每个时间刻度,生怕漏掉哪一个接触病毒的细节。

可越是逃避,越是慌乱。

回到家的那天,我就时常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时常感觉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和病毒缠斗。

终于那一天,耳温枪刺耳的警报像一粒子弹射进我的大脑,377,发烧在那一刻不代表着感冒,却意味着我进入了战疫一线的可能,霎时,恐惧如约而至,我马上抓起大把的药咽下去,不停地给自己灌水……

但转念一想——没有到过疫区、没有接触过病例、出门戴了口罩,不可能接触到病毒啊,重要的是除了耳朵发热没有其他任何症状啊,即使发烧也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啊……

我把自己锁进房间,深吸了几口气,我告诉自己,病毒没有那么可怕,这个病也不是不治之症,即使真的得了这个病,也算上前线做贡献了……我开始镇静下来,甚至有种尘埃落定的从容。

我开始试着把注意力从疫情的消息转开,放下手机,躺到床上,仰望着并不透彻的蓝天,偶然发现一束阳光硬是穿透云层洒向我。突然发现,这几天除了疫情没有留意过其他任何信息,而事实上时间依旧在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外面的世界依旧日出日落、潮涨潮退。

我开始反思,“病毒已经原形毕露了,我们的英雄也已经扼住病毒的咽喉了,我们在一起面对、一起战斗,疫情已经开始变成强弩之末了……”

还有一点被我忽略的是,本来季节更替间我就容易感冒……

我又测了一次体温,还是377,但我已经不慌了,我发现内心里的那个自我已经离病毒越来越远,我想起那个新冠肺炎“自愈”护士的独白,想起很多振奋的、感动的、令人开心的消息,我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一天后,感冒的症状全无,一身轻松。

后来我知道,“这不是一次经典的感冒,而是因为对疫情的恐慌导致心理的自我被破坏,由此产生了一种短暂的身体应激反应”,无处考究这个论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我就是愿意相信,勇气,给了我看见阳光的力量,从容,给了我看见阳光的信心。

有人因为看见才相信,有人因为相信而看见。

命运,是能够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阳光每照进心里一点,黑暗就退后一步,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以因为有阳光而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疫情终究会过去的,那一天也不会太远。

 

三、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从来不囿于向世人解释正义必胜的道理,而我们也往往是从无数个体的故事细节里发现民族和社会的张力,也正是这些张力蕴聚了克敌制胜的力量。

我们在前进的路上逐渐看清胜利的迹象,白衣天使、科研团队、物流大军、基建狂魔前赴后继,无数爱心托起头上温暖的阳光,病例增长越来越少,治愈越来越多,党员干部胸前的标识越来越鲜亮,人民群众内心的色彩越来越光明,我们的战友越来越多,偏见和谣言越来越乏力,我们的敌人越来越穷途末路……



在党中央携手全国上下向病毒宣战的那一刻起,病毒就注定了败退的宿命。

因为,这里是中国!

因为,这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没有哪一个领域不是凝聚着磅礴的生机和力量。

因为,这里的人,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从不坐以待毙。

所以,无论是奋战在抗疫一线,还是“奉命”坚守家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这场生命之战默默付出着,我们每一个人都义不容辞地投身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战争有铁的法则,机会对双方来说都是对等的,病毒给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我们也在经历挫折后才从慌乱中逐渐镇定,我们依旧使用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兵法,我们依旧在和病毒的消耗中忍耐,而我们的智慧和忍耐力,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这个春天依然会有数不尽的明媚阳光,武汉还是那个武汉,珞珈山依然会樱花烂漫,而我们依然会站在这片热土上,在温热的阳光下生生不息!



当然,我们也在坚定的信念里守望更好的明天,我们希望公共卫生和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绿水青山有更多地空间、肆虐的病毒乖巧地躲进深山密林、法制更加健全、施政更加科学、舆情更加顺畅,我们有更多地勇气和从容去面对路上的危机和挑战。

凡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   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