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全国辅导员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做着同一件事情:努力打赢疫情防控的攻坚战。
一入新年,我们就开始了战“疫”岗位的值守,其中花时间最多的就是各类信息的收集统计。
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进行学生数据的日报更新;每三天向所有学生发一次问卷,了解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困惑与需求;开课后在线上解答学生选课、上网课的各种疑问……这些工作是繁琐的。
信息统计只是工作的基本面,我们还要抓牢教育引导工作,线上活动、视频会议、主题推文、个别咨询、压力辅导……这些工作是繁琐的。
但是如果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守护”全国3800万大学生的平安健康,那这一切繁琐就都是值得的。
疫情防控期间,各行各业都用自己的资源与能量为这场战斗发挥光热。教育系统的疫情防控工作关系到各个学段的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他们身后的每一个家庭和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显得尤为关键。
从教育部思政司的信里,我们看到了“娘家人”对我们的关爱和理解——她看到我们对学生的牵挂和关注,看到我们的操心和担心,看到我们为学生做的“云班会”“微活动”,看到我们时刻为学生努力的样子。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而越在特殊的时期,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就越发彰显。
特殊,是因为我们都是党员
张文宏医生的一句“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让他自己和“党员”二字上了热搜。与娱乐圈的“热搜”不同,这次是所有参与或见证疫情防控的人真诚而温暖地把他们送上了“热搜”。
“让党员先上”,不是煽情的口号,也不是空洞的鼓舞,这是理性的表达,是党员在入党时“讲好的”事情。
在日常工作时,所有人都一样积极踏实,可能看不出太大差别。而到了关键时刻,需要有人顶在前面的时候,党员必然是能挺身而出的人,不找借口,没有抱怨。
防疫如战,冲在前线奋不顾身,是真正在承担“共产党员”这一身份后的担当与使命。
因为是党员,所以我们接到命令不打折扣;因为是党员,所以我们承担责任绝不退却。所有同仁一条心、一个标准,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把调研数据摸准确,把学生情况搞清楚。这就是“战时”我们必须有的工作态度和能够做出的扎实贡献。
特殊,是因为我们都是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用很多管理的手段开展工作,尽量确保每一项数据的统计及时准确。而我们更挂心的,是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状态。
育人为本。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管理,更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可能会因疫情产生焦虑和压力,可能会对长期呆在家里心生烦闷,可能会对线上授课无法适应,可能会担心疫情的进展影响学业就业。
在各类媒体上浏览信息时,他们也可能会对数据的统计方法有所不解,会在各种评论观点中看到矛盾,会在自己的思考分析中困惑。这些都需要我们耐心、长久地去指导和化解。
疫情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不便和压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学习的教材,明其理,解其惑。
信心是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方向是在行动中明确出来的。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党的领导的力量和国家强大的支持,身在其中去感受国人团结一心、硬克困难的决心和斗志。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每一个青年学生坚定地相信,中华民族从来都不会被困难打倒。
这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社会,最应该推崇什么样的人。也让他们再一次思考,应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因为是教师,我们要做他们前行路上能指引方向的人,要能将“大道理”化为“小事例”,将“大目标”化为“小行动”,帮助学生拨开迷雾,挺起胸膛,脚下有力,眼中有光。
而最特殊的,是我们还有一个角色,或者说要努力要成为的角色: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知心朋友。这是有别于“党员”和“教师”的,独属于我们的任务与目标,它标识着我们自己独特的职业使命与担当。
“疫”战当前,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还要团结更多年轻的战士共同坚守,共渡难关。
“疫”战过后,我们还是战士,要激励更多年轻的战士一起强健身心,奔赴强国战场。
我们的奋斗没有终点。
(化学工程学院 窦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