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分外安静,没有遇见雪的喜悦,也没有雪中奔跑的欢呼,夜潮涌起,这世上仿佛只剩下了呼啸的风声。
早上,我看着窗外白茫茫一片,有些恍惚。想起放假前的那场初雪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校园里和朋友圈都热闹的不得了,2019级小朋友第一次见青岛的雪,在雪地上撒欢的样子可爱又可笑。
看着这同样的雪却有不一样的境遇,让我很想写写这段日子的“不一样”。
不一样的“逆行”
这段日子我们见到了太多的“逆行”,广大医护人员和基层党员干部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挺身而出,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可敬的身影在我们和病毒之间筑起了安全防线,用责任担当的“逆行”为这段“不一样”生活增添了勇气、感动和榜样。
从最美逆行者看向我们自己,其实我们也是逆行的人。
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当小年过后,我们都在想“回家过年”。我们穿越春运的人潮,踏上返乡的旅途,完成一年又一年成长轨迹的逆行,从奋斗的天南海北回到最初的起点的我们都是“逆行者”。“宅家”不能返校何尝不是一种求学的“逆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不一样”的寒假,自觉服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安排的我们、停下走亲访友脚步的我们都是“逆行者”。
不一样的“美食”。
美食是放假最基本的配置,妈妈们为了年夜饭丰盛,纷纷端上拿手好菜,将家人们喜欢的味道尽可能全做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心的吃。忘了是从大年初几开始的,朋友圈里变成了美食圈。手工凉皮、蒸蛋糕、珍珠奶茶、麻辣香锅,今天全世界都在洗面筋,明天每个人都在搅鸡蛋,好看的照片配的文字里洋溢着劳动的快乐。
春晚也是春节传统的精神“美食”,虽然这些年它常常是我们玩手机抢红包的bgm,但我们还是在看,还是在讨论。特别是今年春晚上没有彩排的那个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从前最让人觉得枯燥的形式竟然也让我们热泪盈眶,“众志成城,没有我们过不去的坎儿”“隔离病毒,但是绝不会隔离爱”,一字一句是讲述却用声音敲中了我们内心。
还有那一个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抗“疫”故事,让我们感动之余,也为我们增添了无数的信念和勇气,让我们无比坚定地知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团结一心的我们必胜,伟大的祖国必胜!
不一样的“团圆”。
团圆本是个比较静态的词语,但在我的印象里它往往又和迫切联系在一起。我们迫切的要放假、迫切的要回家,都是为了当下和家人朋友团圆;我们还迫切的关注着疫情的发展,迫切的想看到热搜上出现好消息,迫切的期望医护人员平安、武汉挺住,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团圆。团圆是我们最朴素的心愿。
今年的寒假,因为疫情让我们和家人团圆的时光被拉长,我在家长群给家长们写了挺长的一段话,那段文字的第五点是请家长们珍惜你们(毕业生)本科最后的时光,因为你们很快将踏上没有寒暑假的征程,互相陪伴的日子会越来越少,我请家长趁不能出门的日子多听你们说说话,在此也希望你们能放下手机和电脑,多跟父母聊聊天,说说你们自己的理想,说说你们心里的打算,让父母明白,你们已经长大。
不一样的“家”
假期,是我们“逆行”回家,是我们回味家的美食,是我们能够在家团圆。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家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家是我们所有人年味的基础,这个家既是小家,也是国家,更是“家国”。
我们中国人对家有深深的感情,也有着坚定的信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千年却依旧“家国安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新冠病毒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正与病毒殊死搏斗,“搬家山东”“散装江苏”等对口支援湖北的省份正迅速到位,钟南山、李兰娟等科研工作者正快马加鞭研发着治疗药物,中国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我们都知道,没有国就没有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是在与病毒的较量中,没有任何人能够置身事外,所以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小家,千千万万个“我”构成了“我们”,千千万万个“小家”构成了“国家”,我们都是战疫者,都在守卫着我们的家。
作为家的一员,我们虽然不在前线,但我们也承担着一份责任,我们要关注抗疫战况,踏实宅家学习,自觉配合检查,外出戴好口罩,相信科学、理性思考,不信谣、不传谣,同心协力、共克时艰,贡献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相信很快我们家会迎来春暖花开,那时的我们都会很自豪,因为我们都为家“战斗”过了。
傍晚时站在窗前看向窗外,对面楼上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从一楼到顶楼,每个厨房都有个忙碌的身影。这原本应该是最最常见的万家灯火、柴米油盐,我却意识到自己与这场景“好久不见”。当我们的生活突然不一样,我们得到了一个放缓脚步总结梳理自己的机会,得到了一个认真审视世界、发现身边美好的机会,得到了一个能身体力行表达爱国之情的机会,得到了一个能够参与一场伟大战役、做一次平凡英雄的机会……
当我们的生活突然不一样,你看看那个遵从“逆行”、向往“团圆”、为了家国平安贡献力量的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很不一样?
(化学工程学院辅导员 魏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