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辅导员之声
郑健-疫情无常,心向光明就能疗愈自己
发布者:郑健 发布时间:2022-03-26 浏览次数:325

人生易尽朝露曦,世事无常坏陂复。

转眼,这场“抗疫战”已经过去了两周。从弱水之隔到置身其中,狡猾的病毒再次打破了我们渐趋平稳的秩序,生活的三点一线又变成了笔直的公式,上课学习又变成了云端会晤,就连食堂可口的饭菜都少了些人间烟火气,外面精彩的世界更是近在咫尺却触不可及……

循环往复的事情一旦僵硬,就容易让人心生枯燥,我们日常里那些时隐时现的负面情绪,在无常的时空里变得似远还近。

于是,我们看到,有人对高频的核酸检测、琐碎的信息填报等等宁多勿漏的管理颇有微词,要么把沮丧和愤懑写满脸上,举止失当,要么在网络空间里喋喋不休地吐槽,大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架势。“为什么老师和员工可以,我不可以?”“为什么网课非得去教室上?”“为什么外卖不让点,餐厅堂食也取消?”舆论场一旦陷入“塔西佗陷阱”中,常识往往容易被抛弃,偏见往往容易被追捧,群体极化也更容易滋生。

哎!疫情再次袭来,已使我们平添了许多不安,那些扰人心绪的流言现象,尤使我们耳不忍闻、目不忍视。

凡此种种,看似无解,其实静下心来理理头绪,抽丝剥茧,总能找到答案。

就我而言,我是很怕黑的,对走夜路、夜里停电、去地下车库这些事向来打怵,甚至因此质疑过自己,后来才知道,在阴暗、闭塞的情境里,我总是本能地想去分辨确定的和未知的,而对未知的感到恐惧,是人之共性。

无常的变故时常猝不及防,消极的人大抵总是习惯性地归咎于本性使然,抑或是迫不及待地寻找外因,甚至一丝一毫地去比量他人的不对和他事的不公,这些固执,会逐渐地蒙蔽内心的光亮。

但是,别忘了一个事实,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不单纯地受欲望支配,人可以主观能动地驾驭自己的意识。既然人所有的恐惧都是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那么人所有的快乐也都可以来源于对未知的期待。要知道,生活的无常恰恰是如影随形的日常,有时你所不甘的生活,正是别人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

所以,眼下的困顿,有情绪是人之常情,发发牢骚、抱怨几句也无可厚非。超凡入圣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从来都应该是让一切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我想,没有谁不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没有谁不喜欢安宁祥和的日子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中有光,才会选择相信。这份相信,并不盲目。如果你还执拗于看不到阴霾消散的希望,不妨品读一番教员的《论持久战》:“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没有哪个黑夜能阻挡黎明,但天之将明,其黑尤烈,我们同疫情的战斗亦是如此,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奥利给!前行的道路不尽相同却也似曾相识,其实胜败早有定数。

心中有光,才能看见温暖。这次疫情多点散发后,你看那些一如既往挺身逆行的“大白”、那些即使身处困境还依然选择理解和体谅他人的群众、那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志愿者……对他们的价值追求和情感认同早已是共识,而此刻,我们的师生员工们也正在同心齐力,几乎完整复刻那些模样。我们每一个人都主动担责,才能把那些幸福、感动的温暖片段堆满校园,正是这些温暖,才能让我们积聚起力量,扼住恐慌,把下一刻的美好变得更加确定。

不言不语的阳光,却能有穿透乌云的万钧之力,让大地生生不息。所以,有光,我们得去追,让光照亮内心晦暗的角落,没有光,我们要让自己变成一束光,用一束光簇拥成更多束光。

心中的光越大、越亮,面对的事儿就越小、越少。